月旦會計財稅網

稅法歷期

預售屋禁止轉售所涉房地稅課稅議題

預售屋買賣向來為房地產最常見的交易模式,所謂預售屋交易,係指建商在房屋尚未興建完成前,以模型或平面圖向個人或營利事業等買方銷售預售建案,並於合意後與建設公司簽訂預售屋買賣契約書

自用住宅用地之土地增值稅審核應兼顧實質課稅

土地增值稅乃針對土地所有權人之土地,於移轉時因自然漲價所課徵的稅,分為一般用地稅率及自用住宅用地稅率兩大類,一般用地稅率包含20%、30%及40%,係按照土地漲價總數額採用倍數累進稅率;自用住宅用地稅率則是固定為10%,係基於自用住宅為人民基本生活所必需而課以輕稅,避免增加人民負擔,但也為了防杜浮濫,而規範適用一生一次與一生一屋之限制條件。

AI系統涉及稅務的數個影響面向──探討稅務身分、稅務管理與市場導向的稅制改革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系統逐漸滲透至經濟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稅務各層面也將受到大幅度衝擊,本文從稅務身分、稅務管理與稅制該如何面對AI系統衝擊勞動市場等三個面向切入,進行概要性的論述。

商法歷期

虛擬貨幣與違法吸金──近期判決實務整理

過去數年來,隨著虛擬貨幣在商業上接受度提高,以及區塊鏈所表彰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概念逐漸被更多人所接受,許多投資人將目光轉向加密貨幣作為對抗傳統金融市場不確定性的手段,在各項因素的共同推動下,虛擬貨幣經歷了非常快速的增長和波動。

平均地權條例子法施行後之相關疑義探討──以例外許可可轉讓之公告為中心

2023年平均地權條例第47條之4修正限制預售屋及新建成屋之轉售,並於同年7月開始實施。立法意旨主要在於防止預售屋簽訂預約單後加價以換約轉售進行炒作牟利。但為緩和新法恐不當限制「非屬短期炒作之正當事由轉售」,於是在平均地權條例第47條之4中訂有除外情形,如轉售屬於「直系血親或二親等內旁系血親」間得讓與或轉售,以及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許可」之情形不在此限。

經濟歷期

先買後付、金融管制與普惠金融

「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 BNPL)服務雖與過去常見之分期借款差異無多,但其使用者、規模於近期卻在臺灣有顯著的成長。在2023年利用過「先買後付」的臺灣使用者數量較前1年相較2022年成長24%;又2023年臺灣「先買後付」市場的商品交易總額可達約17億美元,並於2028年將達到30.93億美元。

以限縮銀行貸款抑制不動產投資之政策評析

為了讓年輕人買得起房,財政部與公股行庫推動的新青安房貸,大幅放寬房貸的條件,例如還款年限長達40年,寬限期達5年等。不少財力有限的年輕人有機會取得貸款,晉升有房一族。但放寬貸款條件的後遺症,就是信用過度擴張,也造成房價狂飆。

法律歷期

從銀行法觀點評析「影子銀行」

近期,由於立法委員提出租賃公司提供的車貸、無卡分期、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 BNPL)等貸款服務,導致部分負擔能力不足的借貸者負擔逼近法定利率上限的利息。

臺灣的碳權系統與市場風險

氣候變遷是人類生存迫在眉睫的議題,歐盟在《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的背景下制定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並於2005年開始運行歐盟的排放交易體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 EU E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