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夫內容簡介
主講人
陳立夫 │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兼任教授

私有土地所有權之滅失與回復──土地法第 12 條規定適用之現況與問題點
臺灣日治時期,原屬私有土地因劃定為河川區域,致被塗銷所有權登記;臺灣光復後,此等土地又因河川整治,被認定為浮覆地,而登記為公有。近年,都市發展結果,此等土地之原所有權人(含其繼承人)引據土地法第12條第2項規定,請求回復所有權之事件頻傳(台北社子島、新北新店溪、大漢溪沿岸地區,尤為顯著)。而此等事件之相關法律議題,殊值關注。
【講綱】
土地法第12條關於私有土地所有權滅失與回復規定之意涵私有土地所有權滅失之原因:臺灣日治時期及光復後之情形私有土地所有權回復之重要行政見解與問題點私有土地所有權回復之重要司法見解(包括民事法院及行政法院)土地法第12條修正草案內容、問題點與應有方向發表日期:2021年04月
再論私有河川土地所有權之回復──土地法第12條第2項規定適用之軌跡與現況
報告人:陳立夫│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講綱】
前言憲法第24條於制憲稿中誕生憲法上法律保留與法律上法律保留之憲法意義德國現行國賠責任是建立由民法出發民事法院累積的「判例法」(case Law)我國國賠法立法努力我國憲法第24條建構國家自己責任之必要性(代結論)
主持人:劉宗榮 │ 前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與談人:朱柏松 │ 前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與談人:謝哲勝 │ 中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兼法學院院長
【與談大綱】
國家責任法體系(國家行為)公權力行為→依職權之行為雙階理論責任競合?訴訟雙軌制總 評:廖義男 │ 前司法院大法官
發表日期:2021年12月
【課程特色】1.土地法第12條詳細解構 2.重要實務見解分析3.外國法制度比較既成道路、特別犧牲、社會義務─土地財產權的理論、實務新發展進入深水區的釋憲制度──簡評憲法訴訟法大法庭裁判新制都市更新裁判評析:都市更新計畫核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