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YoonPeter Meier-Beck【內容簡介】 台灣雖非聯合國會員國,就專利法制之運作於亞洲區域向扮演關鍵角色。以2014年為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共受理78,014件專利申請案,其中包括46,378件發明、23,488件新型及8,148設計專利。2008年智慧財產法院設立後,每年總計承審超過數百件專利民事及行政訴訟案件,判決見解不僅廣泛觸及專利法各領域爭議,法院就專利法規之解釋亦深深影響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之實務運作及產業界之智財佈局思維,對台灣智財法律之演進產生關鍵影響。
在智財法院設立運作屆滿八年之際,經分析歸納數以千計判決見解,最關鍵之爭議,仍在於最基礎之專利法概念,其中尤以申請專利範圍解釋及進步性判斷等兩大議題,影響層面最為廣泛,個案皆難免涉及此等法律概念之適用,而鑑於其高度不確定法律概念之抽象性本質,確實易導致實際操作端之困難。
本次特別聚焦於此議題,邀請多位國際專家,完整報告並分享經驗、深入交流討論。
引 言
主講人:王美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局長
謝銘洋/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講題一:美國申請專利範圍解釋
主持人:閻啟泰/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理事
主講人:Mr. James Yoon/Senior Partner of 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 and professor of Stanford University Law School
講題二:德國(歐洲)申請專利範圍解釋
主持人:汪漢卿/最高行政法院法官
主講人:Peter Meier-Beck/Presiding Judge of the German Federal Court of Justice
綜合論壇
主持人:王美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局長
主講人:張哲倫/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副秘書長
與談人:Peter Meier-Beck
Mr. James Yoon
蔣大中/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理事長
蔡惠如/智慧財產法院庭長
劉法正/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專利師
【相關議題】 ▶▶▶進步性之國際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