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雙管齊下 幼童腦麻治療現生機

文章發表:2020/02/24

郭玟婷

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簡稱CP)是一種症候群,發生的原因大致上可分為先天型、出生難產型或後天型。先天型多為腦部畸形或發育不良,後天型則是外傷或腦膜炎造成,最明顯的症狀就是「運動障礙」,而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不同。

腦性麻痺與智能障礙不一定共存,因此多數腦性麻痺患者擁有與常人無異的智商,社會新聞上也時有所聞腦麻患者照常完成高等教育。目前的醫學技術在治療腦性麻痺,傾向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由於腦麻患者的四肢多有變形、僵硬的情形,多半會優先開始復健或是輔具的佩戴,因此物理治療的介入的時間點以及持續性就很重要,另外就是藥物支持療法,緩解腦麻患者由於肌肉無法自由施力產生的便秘、痙攣或失眠等症狀。

目前腦性麻痺患者多數仍以先天型及出生難產型為多數,因此才會強調早期治療的重要性。國內由於健保福利保障,於2006年開始辦理「小兒腦性麻痺中醫優質門診照護計畫」,2013年轉為特定疾病門診加強照護:凡是確診為腦性麻痺且年齡在12歲以下之患者,在特定申請加入「小兒腦性麻痺中醫優質門診照護計畫」之中醫醫療院所,就能針對腦性痲痺症狀進行每周針灸治療、穴位推拿按摩,還可以配合中藥藥浴及中藥口服藥使用等多重治療。

在傳統中醫學中並沒有腦性麻痺這個診斷,而是由腦性麻痺所表症狀,來分別歸屬於中醫所謂的「五遲」、「五軟」、「五硬」等範疇。國內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針對中醫治療腦性麻痺的效益性做了許多回溯性研究,證實中醫治療在腦麻幼童的早期治療上有顯著功效。雖然腦性麻痺是無法治癒的疾病,但是如果能藉由治療讓患者達到最大的行動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將是腦性麻痺患者的一大福音。

資料來源

  1. 20191230,中西醫合療 為腦麻病童開啟一扇窗。
  2. 健保署,小兒腦性麻痺中醫優質門診照護詴辦計畫。
  3. 蔡馥光等,中醫綜合治療對腦性麻痺兒童之臨床療效評估,J Chin Med 28(2): 1-10, 2017.

關鍵字



月旦系列雜誌

月旦知識庫

月旦品評家



數位整合服務
產品服務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號7樓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