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18/08/27
釋字第767號解釋(下稱本號解釋)的聲請人曾小姐,於臺大醫院住院期間經診斷罹患瀰漫性非結核分枝桿菌及惡性淋巴瘤,在使用含amikacin(氨丁卡黴素)成分的藥品進行治療
2018/07/27
原告為30歲女性,於A大學醫院(被告)接受排卵誘發劑之不孕症治療之際,因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HS)導致腦血栓,產生左上肢殘廢等後遺症。
2018/05/23
近年來,許多生技公司及藥廠試圖研發杜顯氏肌肉萎縮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MD/BMD)的基因療法,即以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
2018/04/24
在國外使用歷史長達60年的戒酒藥物Antabuse(戒酒發泡錠),被證實具有對抗腫瘤的功效。在最近刊載於《自然》(Nature)雜誌的研究中,由丹麥、捷克及美國合作的研究團隊,分析了2000~2013年間丹麥全國人口和健
2018/04/23
科學家們正致力於設計一種可以進入人體並穿越全身,以施行醫療作業的精微裝置──微型機器人(microbot)和微型馬達(micromotor)
2018/03/01
「痛」是人類共有的不愉快感覺與經驗,不僅包含肉體及精神上不同層面的感受,其性質、強度、範圍及持續時間也各異其趣。對患者而言,緩解痛的需求經常比治療原發疾病更加迫切,這是臨床上最具特色的難題之一
2018/02/14
臺灣的醫療糾紛80%是起因於醫病溝通不良;有一半的病人對病情及治療內容不甚瞭解,與醫師也沒有良好的溝通。以技術導向為目標的醫學教育普遍欠缺培養人文素養、社會關懷、文化認知、以及
2018/02/14
在基因科技發達的未來,人類或許可以免於病痛折磨,因為基因治療可以對症下藥,從基因層次扭轉疾病的機轉;各式農作物與畜產或許會更加豐美,因為基因改造技術可以從基因層次隨心所欲改造動植物;將基因科技應用在
2018/02/14
本書藉由剖析四十餘個經典案例,帶領讀者瞭解美國、歐盟及臺灣專利法對於生物科技與醫療發明的規範,內容不僅包括發明的意義、生物科技與醫療發明的公序道德議題、動物發明、植物發明、治療、外科手術及
2017/11/30
2013年的美國國內研究統計,將近17%美國人服用至少一種精神科處方藥,比起2010年高出10%。其中最多人服用的為抗憂鬱劑,約12%成人領取此類處方藥,此外8.3%成人使用的


月旦品評家

月旦品評家



數位整合服務
產品服務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號7樓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