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主講人

林萍章 │長庚醫院心臟外科主任

二十一世紀快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改變了醫療行為的樣態,「以病人為中心」的精神取代了傳統醫療的父權形象,成為當代醫學倫理的座右銘。病在臺灣,病人之親屬常常代替其聽取醫師之告知說明,進而代替病人行使同意權,如此將嚴重侵害病人權益。實務上代理人(親屬)之同意權已經予以限縮,真正落實了病人自主之理念,醫界不可不慎(臺灣高等法院108年度醫上字第8號民事判決)。 在未來的新時代,告知說明之執行者,除手術負責醫師及手術醫療團隊中之其他醫師外,尤醫師助理或人工智慧機器人更是不可或缺的說明主體。告知對象須適應散佈於世界各地的天邊孝子、不婚族的伴侶或同性伴侶、以及可能的醫療委任代理「機器人」。 在精準醫療的時代,醫師應為每一位病人提供「量身打造」的疾病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和康復計劃。侵入性治療或手術的風險亦應實現個人化,而非僅告知以美國超級醫院的可能風險或臺灣各醫院的平均風險。至於在醫療臨床實務上更重要的是如何保留證據,無論說明的內容或提出的各種醫療選項皆須保留,以作為未來鑑定或審判的依據。


【講 綱】
  • 以病人為中心
  • 個人化醫療:精準醫療、AI
  • 告知說明與同意
  • 同意者的突變
  • 說明內容的進化
  • 結論
  • 古承宗 │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時至今日,醫療告知說明仍為刑事實體法上受到高度關注的議題。從早期家長式的醫療模式到現時強調醫病溝通下的病患自決,刑法上與承諾制度有關的解釋與應用也隨之改變。不可否認,這樣的改變多少會衝擊到醫師之職業自由與病患之個人自決兩者的平衡關係,尤其是過度要求醫師的說明義務,不只是職業自由受到不當的干預,恐怕也會讓醫師陷入刑事制裁的高度風險。為此,在兼顧病患個人自決的條件下,我們如何劃定醫師說明義務的具體範圍與界限,實為當前刑事法學的重要課題。本講座將以「現實承諾」、「可得推測承諾」、「假設同意」等類型作為說明基礎,介紹醫療說明與病患承諾於犯罪評價上的意義,並且指出目前學理上就此等類型所發展的解釋方法及適用限制。

    免費試聽

    完整影音

    數位整合服務
    產品服務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號7樓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