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銓
:本場影片相關資料,可用「本場標題」在
《月旦知識庫》搜尋下載。
【簡 介】
‧本講座首先指出「流動性資源」在財產法裡劃界一向是個難題,並認為水權的畫定方法、與專利權的權利範圍畫定方法,二者間具有某些重合之處,研究後並發現中心限定與周邊限定之認定上,並非財產法或智慧財產法所獨有,而可能是人類思維的普遍模式之一。
‧其次,探討權利範圍與「物」的關係,財產只是一個「標籤」,被貼在與一特定物有關的權利義務的集合之上,並透過對於符號學的解讀來建立財產符號關係的基本模型。
‧再者,以皮爾士的三元結構解構財產的符號結構,認為「財產」是一種法律關係,具有內在的符號結構。故在對權利範圍的畫定問題上,專利法對於中心限定方法與周邊限定方法的經驗,反而可以對其他的財產權的畫定提供借鏡,提供實務應用之參考。
【作者簡介】
王敏銓
現職: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
經歷:
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Harvard Law School)訪問學者
美國紐約州律師考試及格
美國約翰馬歇爾法學院(John Marshall Law School)客座教授
學歷:
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Law School)法律科學博士
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Law School)法學碩士。
【目 錄】
壹、問題的提出/1
流動性資源的畫界問題/2
智慧財產法院101年度民專上字第17號判決/2
最高行政法院102年度判字第696號判決/3
貳、水權與專利權的畫界方法/4
一、Rose的美國水權演進歷史研究/4
二、專利的中心限定與周邊限定/5
三、中心限定與周邊限定──一般而言/6
參、權利範圍與「物」的關係/10
一、「物」與「一束權利」/10
二、「看見財產」/11
三、模組物、間接性、衡平安全閥/11
四、標記與登記──兩種確認方法/15
肆、財產的符號結構/16
一、皮爾士的三元結構與財產/16
二、財產符號結構的應用(1):權利範圍的調整/18
二、財產符號結構的應用(2):如何解理Markman/20
伍、結論/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