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法制史—從日耳曼到近代
作者:陳惠馨
出版社:元照出版公司
出版日:2007/07
內容
本書是一本討論德國法制發展史的著作。內容包括總論10章,各論12章。本書總論部分探討的是德國法制對於東亞各國的意義,說明筆者作為繼受德國法制的台灣(或東亞)法律人,為什麼要書寫一本德國法制史的書。筆者希望透過探討法制史對於法學研究的意義、法制史教學與研究在德國的發展、什麼是德德國法制史的研究分期、德國目前法制史的研究成果與現狀以及透過簡略介紹中世紀重要的德國法律書籍《薩克森寶鑑》的原文架構,讓本書的讀者可以隨著筆者學習並研究德國法制史的歷程,在法制史的研究資料中,跟筆者一起思考德國法制史對於繼受德國法制國家的法律人的意義。
本書在各論部分處理從日耳曼法時期的德國法制,筆者在各論中用2個章節說明日耳曼法時期的法律;用7個章節的篇幅說明中世紀德國法律發展。最後僅用3章說明近代德國法制的發展。主要在討論近代在德國發生的宗教改革以及近代國家在德國的起源等現象對於德國法制發展的影響。
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會發現本書是筆者閱讀德國法制史相關書籍過程的讀書札記以及筆者作為一個法制史研究者,在瞭解德國法制發展歷程的過程中,思維何謂法律?法律的起源、法律的發展與法律的體系、法律的價值等議題的成果呈現。對於筆者而言,研究法制史除了要瞭解一個國家或社會法律發展的歷程,更重要的是要更進一步瞭解法學知識的本質與意義。
本書在各論部分處理從日耳曼法時期的德國法制,筆者在各論中用2個章節說明日耳曼法時期的法律;用7個章節的篇幅說明中世紀德國法律發展。最後僅用3章說明近代德國法制的發展。主要在討論近代在德國發生的宗教改革以及近代國家在德國的起源等現象對於德國法制發展的影響。
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會發現本書是筆者閱讀德國法制史相關書籍過程的讀書札記以及筆者作為一個法制史研究者,在瞭解德國法制發展歷程的過程中,思維何謂法律?法律的起源、法律的發展與法律的體系、法律的價值等議題的成果呈現。對於筆者而言,研究法制史除了要瞭解一個國家或社會法律發展的歷程,更重要的是要更進一步瞭解法學知識的本質與意義。
目錄
第一編 總論
第一章 德國法制對於東亞各國的意義
第二章 為什麼要寫德國法制史
第三章 法制史對於法學研究的意義
第四章 法制史教學與研究在德國的發展
第五章 什麼是「德國」與德國法制史的研究分期
第六章 德國法制史的重心—法蘭克福歐洲法制史研究中心
第七章 德國法蘭克福歐洲法制史研究中心的重要出版品
第八章 比較法制史研究—以德國法制史與中國法制史為例
第九章 德國法制史與當代德國法
第十章 德國中世紀的法典:《薩克森寶鑑》的原文架構
第二編 各論
第一章 德國法與日耳曼民族
第二章 從日耳曼時期到中世紀—法蘭克王朝的興起
第三章 中世紀時代的德國法
第四章 中世紀的法律書籍
第五章 《薩克森寶鑑》的內容說明
第六章 中世紀德國城市法規的出現
第七章 德國法與羅馬法的關係
第八章 中世紀德國專業法律人的出現
第九章 德國繼受羅馬法後對於社會所產生的效果
第十章 近代 (Neuzeit)的開始
第十一章 宗教改革對於德國的意義
第十二章 現代國家觀在德國的起源
參考文獻
第一章 德國法制對於東亞各國的意義
第二章 為什麼要寫德國法制史
第三章 法制史對於法學研究的意義
第四章 法制史教學與研究在德國的發展
第五章 什麼是「德國」與德國法制史的研究分期
第六章 德國法制史的重心—法蘭克福歐洲法制史研究中心
第七章 德國法蘭克福歐洲法制史研究中心的重要出版品
第八章 比較法制史研究—以德國法制史與中國法制史為例
第九章 德國法制史與當代德國法
第十章 德國中世紀的法典:《薩克森寶鑑》的原文架構
第二編 各論
第一章 德國法與日耳曼民族
第二章 從日耳曼時期到中世紀—法蘭克王朝的興起
第三章 中世紀時代的德國法
第四章 中世紀的法律書籍
第五章 《薩克森寶鑑》的內容說明
第六章 中世紀德國城市法規的出現
第七章 德國法與羅馬法的關係
第八章 中世紀德國專業法律人的出現
第九章 德國繼受羅馬法後對於社會所產生的效果
第十章 近代 (Neuzeit)的開始
第十一章 宗教改革對於德國的意義
第十二章 現代國家觀在德國的起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