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號 |
書名 |
作者 |
定價 |
特價 |
5N728PA |
帝国日本の属領統治をめぐる実態と論理
|
楊素霞 |
240 |
204
|
5N727PA |
看見創作的新實力:青年劇作家群像
|
政治大學學務處藝文中心 |
250 |
213
|
5N726PA |
近現代中國國際合作面面觀
|
王文隆 等 |
340 |
289
|
5N725PA |
游觀、想像與走向山水之路:自然審美感受史的考察
|
蔡英俊 |
480 |
408
|
5N724PA |
邊民在內地
|
平山光將.定宜莊.林士鉉 等 |
480 |
408
|
5N723PA |
主命的傳承與延續──回教在台灣的發揚和展望
|
于嘉明.包修平.徐立真 等 |
780 |
663
|
5N722PA |
1920年代之中國
|
方慧雯.皮國立.朱紹聖 等 |
400 |
340
|
5N721PA |
Intercultural Pedagogical Reflections on Taiwan's Education
|
Guo-Tsai Hung.Hsin-Yi Huang.Huang-Yao Hong 等 |
420 |
357
|
5N720PA |
Transfiguration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
Allan H. Anderson.Cheng-tian Kuo.Cheng-tian Kuo 等 |
320 |
272
|
5N719PA |
領導思想 啟發社會 影響世界 : 政治大學邁向世界級大學的基礎工程
|
劉幼琍.林左裕.丁兆平 等 |
360 |
306
|
5N718PA |
邊緣的豐饒:澳門現代文學的歷史嬗變與審美建構
|
張堂錡 |
360 |
306
|
5N717PA |
自我/他者:舞臺外的戲劇實踐力
|
侯雲舒 |
260 |
221
|
5N716PA |
太虛時代:多維視角下的民國佛教(1912-1949)
|
侯坤宏 |
580 |
493
|
5N715PA |
勸善垂戒,孝行可風:從中日出版文化論漢籍之東傳與承衍
|
林桂如 |
360 |
306
|
5N714PA |
近代中國外交的新世代觀點
|
廖敏淑 |
360 |
306
|
5N713PA |
臺灣歌仔戲史論:文本、展演與傳播
|
蔡欣欣 |
460 |
391
|
5N712PA |
近代台灣人資本與企業經營:以交通業為探討中心(1895-1954)
|
陳家豪 |
320 |
272
|
5N711PA |
日治時期臺灣「亞洲型霍亂」研究(1895-1945)
|
魏嘉弘 |
400 |
340
|
5N710PA |
日治時期臺灣皇漢醫道復活運動
|
陳昭宏 |
380 |
323
|
5N709PA |
陳誠與現代中國
|
任育德.何智霖.余子道 等 |
360 |
306
|
5N708PA |
從代理人到保險公司 : 臺灣商人的產物保險經營(1862-1947)
|
連 克 |
300 |
255
|
5N706PA |
和比戰難?八年抗戰的暗流
|
邵銘煌 |
480 |
408
|
5N705PA |
教英文、跨文化:大學英文課裡的多元文化教學
|
黃淑真 |
360 |
306
|
5N704PA |
國史館現藏重要檔案文物史料概述
|
國史館 |
500 |
425
|
5N703PA |
蔣中正與中日開戰(1935-1938) : 國民政府之外交準備與策略運用
|
李君山 |
300 |
255
|
5N702PA |
東亞觀念史集刊 第十期
|
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東亞觀念史集刊編審委員會.國立政治大學東亞觀念史集刊編輯部 等 |
350 |
298
|
5N701PA |
近代中國外交的大歷史與小歷史
|
王文隆.任天豪.呂慎華 等 |
360 |
306
|
5N600PA |
包馬歇三部曲
|
包馬歇(Pierre Beaumarchais).阮若缺 |
300 |
255
|
5N599PA |
王塘南思想研究──明代中晚期良知學的辯證發展
|
陳儀 |
320 |
272
|
5N598PA |
1940年代的詩歌與民主
|
王東東 |
480 |
408
|
5N597PA |
Gadgets, Fashion Display and Women's Material Strategies in the Turn-of-the-Century Novel
|
Eva Chen(陳音頤) |
280 |
238
|
5N596PA |
判定選舉預測市場之準確度:最適價格門檻、預測準確度與鑑別模型
|
池秉聰.林鴻文.陳樹衡 等 |
280 |
238
|
5N595PA |
傳承與創新:政大政治學系與台灣政治學的發展
|
余家炘.俞振華.翁燕菁 等 |
360 |
306
|
5N594PA |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的書面化歷程
|
李台元 |
380 |
323
|
5N593PA |
制度變遷、社會資本、政治參與--三者之間的關係
|
張芳華 |
260 |
221
|
5N592PA |
唐宋時期的名分秩序
|
王德權.沈宗憲.林冠群 等 |
360 |
306
|
5N591PA |
曲譜編訂與牌套變遷
|
林佳儀 |
400 |
340
|
5N590PA |
東亞觀念史集刊 第九期
|
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東亞觀念史集刊編審委員會.國立政治大學東亞觀念史集刊編輯部 等 |
350 |
298
|
5N589PA |
宋代圖書易學之重要輯著:《大易象數鈎深圖》與《周易圖》一系圖說析論
|
陳睿宏 |
360 |
306
|
5N588PA |
民國人物與檔案
|
周惠民.周惠民.林桶法 等 |
260 |
221
|
5N587PA |
文學東亞:歷史與藝術的對話
|
王君琦.王婉容.吳佩珍 等 |
300 |
255
|
5N586PA |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外交史論
|
王文隆.任天豪.呂慎華 等 |
360 |
306
|
5N585PA |
教學是一種志業:教學行動研究案例分析
|
陳幼慧 |
360 |
306
|
5N584PA |
愛情.秘密.謊言/長舌婦
|
林志芸.馬里伏 |
240 |
204
|
5N583PA |
東亞觀念史集刊 第八期
|
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東亞觀念史集刊編審委員會.國立政治大學東亞觀念史集刊編輯部 等 |
350 |
298
|
5N582GA |
民國三十四年之蔣介石先生(上、下) |
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 |
1600 |
1360
|
5N581PA |
同居共財:唐代家庭研究
|
羅彤華 |
660 |
561
|
5N580PA |
世界:歐洲與亞洲的共通哲學旨趣
|
張國賢.黃冠閔 |
340 |
289
|
5N579PA |
敷演與捏合:敦煌通俗敘事文學的敘人體物
|
楊明璋 |
340 |
289
|
5N578PA |
地區主義的政治邏輯——以歐洲為主要考察對象
|
卜永光 |
300 |
255
|
5N577PA |
澳門基礎教育公平問題——PISA 2006數據分析研究
|
陳敬濂 |
260 |
221
|
5N576PA |
日本江戶時代儒家《易》學研究
|
陳威瑨 |
500 |
425
|
5N575PA |
上海流行音樂(1927-49):雜種文化美學與聽覺現代性的建立
|
洪芳怡 |
320 |
272
|
5N574PA |
「九葉」詩人的詩學策略與歷史關聯(1937-1949)
|
李章斌 |
360 |
306
|
5N573PA |
遊戲與遊戲以外:南朝文學題材新論
|
祁立峰 |
280 |
238
|
5N572PA |
東亞觀念史集刊 第七期
|
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東亞觀念史集刊編審委員會.國立政治大學東亞觀念史集刊編輯部 等 |
350 |
298
|
5N571PA |
東亞觀念史集刊 第六期
|
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東亞觀念史集刊編審委員會.國立政治大學東亞觀念史集刊編輯部 等 |
350 |
298
|
5N570PA |
經典道教與地方宗教
|
謝世維 |
550 |
468
|
5N569PA |
近代中國的中外衝突與肆應
|
王文隆.任天豪.呂慎華 等 |
300 |
255
|
5N568PA |
殖民地與都市
|
王君琦 .王婉容.吳佩珍 等 |
360 |
306
|
5N567PA |
中國近代教會大學招生考試研究
|
虞寧寧 |
400 |
340
|
5N566PA |
漢人在邊疆
|
吳啟訥.李信成.林士鉉 等 |
360 |
306
|
5N563PA |
第二波華人心聲:大西雅圖地區華人移民口述歷史
|
鍾德瑞 |
320 |
272
|
5N565PA |
東亞觀念史集刊 第五期
|
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東亞觀念史集刊編審委員會.臺灣政治大學東亞觀念史集刊編輯部 等 |
350 |
298
|
5N564PA |
東亞觀念史集刊 第四期
|
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東亞觀念史集刊編審委員會.臺灣政治大學東亞觀念史集刊編輯部 等 |
350 |
298
|
5N562PA |
開羅宣言的意義與影響
|
吳思華.呂芳上.林永樂 |
300 |
255
|
5N561PA |
基礎外語:土耳其語篇
|
李珮玲.曾蘭雅 |
500 |
425
|
5N560PA |
現代中國的思想與人物
|
劉季倫 |
420 |
357
|
5N559PA |
基礎外語:越南語篇
|
國立政治大學外國語文學院.陳凰鳳 |
450 |
383
|
5N558PA |
基礎外語-俄語篇
|
江慧婉.茅慧青.國立政治大學外國語文學院 |
520 |
442
|
5N557PA |
基礎外語:日語篇
|
于乃明.施列庭.國立政治大學外國語文學院 等 |
450 |
383
|
5N556PA |
基礎外語:韓語篇
|
朴柄善.陳慶智.曾天富 |
450 |
383
|
5N555PA |
在虛實之間學習:以政大書院為核心的高教實驗
|
政大書院 |
360 |
306
|
5N554PA |
俄屬遠東黃禍論——身分、利益的解構與建構
|
劉蕭翔 |
400 |
340
|
5N553PB |
中國,從「天下」到民族國家
|
王柯 |
320 |
272
|
5N552PA |
新自由主義下的香港治理:空間、尺度與策略
|
藍逸之 |
540 |
459
|
5N551PA |
我國引進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之研究--以日本裁判員制度為借鏡
|
張永宏 |
600 |
510
|
5N550PA |
國族神學的民主化:臺灣與中國大陸
|
郭承天 |
360 |
306
|
5N549PA |
中華現代性的探索
|
|
550 |
468
|
5N548PA |
相似與差異:論南朝文學集團的書寫策略
|
祁立峰 |
600 |
510
|
5N547PA |
中國民族觀的摶成
|
吳啟訥.李豐楙.周惠民 等 |
500 |
425
|
5N546PA |
丹道實踐:近代人文與科技相遇的養生文化
|
Elena Valussi.朴馬利阿.李豐楙 等 |
500 |
425
|
5N545PA |
尺素頻通:晚清寧波與泉州、臺灣之間的貿易文書
|
林玉茹 |
350 |
298
|
5N544PA |
國際秩序與中國外交的形塑
|
王文隆.呂慎華.周惠民 等 |
350 |
298
|
5N543PA |
影像近代中國
|
|
400 |
340
|
5N542PA |
Religious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Taiwan and Ch
|
YEN-ZEN TSAI |
500 |
425
|
5N541PB |
清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
|
廖敏淑 |
500 |
425
|
5N540PA |
土耳其語聽力與詞彙教學
|
吳世曼.李珮玲.杜爾孫 等 |
500 |
425
|
5N539PA |
「鎔鑄」與「進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歷史思維
|
陳逢源 |
450 |
383
|
5N538PA |
製造藝術:論古德曼的藝術哲學
|
|
400 |
340
|
5N537PA |
民國史事與檔案
|
吳景平.呂芳上.呂紹理 等 |
270 |
230
|
5N536PA |
Instructor’s Manual for Discovering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in Taiwan
|
Thomas Nash |
100 |
85
|
5N535PB |
Discovering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for Students in Taiwan
|
Thomas Nash |
300 |
255
|
5N534PA |
東亞金融政治:日韓台金融體制的形成、發展與轉變
|
林文斌 |
450 |
383
|
5N533PA |
東亞觀念史集刊 第三期
|
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東亞觀念史集刊編審委員會 .臺灣政治大學東亞觀念史集刊編輯部 等 |
350 |
298
|
5N532PA |
質料先天與人格生成:對舍勒現象學的的質料價值倫理學的重構
|
張偉 |
450 |
383
|
5N531PB |
宋代日常生活中的卜算與鬼怪
|
劉祥光 |
400 |
340
|
5N530PA |
《太上洞玄靈寶空洞靈章經》校箋
|
謝世維 |
180 |
153
|
5N529PA |
通識最前線:博雅與書院教育人文培育圖像
|
陳幼慧 |
350 |
298
|
5N528PA |
羈押替代性措施研究
|
王貞會 |
300 |
255
|
5N527PA |
蔣介石的日常生活
|
王正華.王奇生 .皮國立 等 |
800 |
680
|
5N526PA |
國際法在中國的詮釋與運用
|
王文隆 .任天豪.周惠民 等 |
250 |
213
|
5N525PA |
臨夏宗派--中國穆斯林的宗教民族學
|
趙秋蒂 |
350 |
298
|
5N524PA |
現代漢語形狀量詞的來源及其演變研究
|
孟繁杰 |
250 |
213
|
5N523PA |
晚明王學由心轉性的本體詮釋
|
侯潔之 |
550 |
468
|
5N522PA |
空性與方法:跨文化佛教哲學十四論
|
林鎮國 |
350 |
298
|
5N521PA |
為士之道——中唐士人的自省風氣
|
王德權 |
500 |
425
|
5N520PA |
新自由還是新負擔?美國已婚婦女育嬰期就業的趨勢
|
李瑞中.胡美珍.陸先恆 |
200 |
170
|
5N519PA |
東亞觀念史集刊 第二期
|
東亞觀念史集刊編審委員會 |
350 |
298
|
5N518PA |
聖尼古拉的把戲/皮耶爾‧巴特蘭律師的笑鬧劇
|
|
350 |
298
|
5N517PA |
青年毛澤東的思想與中國共產革命
|
劉季倫 |
250 |
213
|
5N516PA |
詮釋與實踐
|
汪文聖 .洪世謙.張鼎國 |
450 |
383
|
5N515PA |
漂流.陶養與另類教育
|
王俊斌.吳靖國 .夏惠汶 等 |
320 |
272
|
5N514PA |
東亞觀念史集刊 第一期
|
東亞觀念史集刊編審委員會.政治大學東亞觀念史集刊編輯部.韓國翰林大學翰林科學院 |
350 |
298
|
5N513PA |
唐璜或石像的盛宴/憤世嫉俗者或鬱悶易怒的戀人
|
Moliè.re.阮若缺 |
250 |
213
|
5N512PB |
勞動社會學
|
張晉芬 |
520 |
442
|
5N511PA |
The Second Great Transformation:Taiwanese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1980s-2000s
|
Chia-Ho CHING.Chu-Joe HSIA.Ethan Yougason 等 |
450 |
383
|
5N510PA |
中國古代的醫學、醫史與政治:以醫史文本為中心的一個分析
|
金仕起 |
520 |
442
|
5N509PB |
病夫、黃禍與睡獅:「西方」視野的中國形象與近代中國國族論述想像(增訂版)
|
楊瑞松 |
280 |
238
|
5N508PA |
通識教育課程改革
|
吳璧純.肯特.強森.國立編譯館 主譯 等 |
180 |
153
|
5N507PA |
培育人文:人文教育改革的古典辯護
|
Martha C. Nussbaum.孫善豪 譯.國立編譯館 主譯 |
420 |
357
|
5N506PA |
法學專業教育制度比較
|
Joseph Hoffmann.Robert Beckman .江口公典 等 |
350 |
298
|
5N505PA |
通識教育課程評鑑
|
Mary J. Allen.國立編譯館 主譯 .黃心怡 譯 |
280 |
238
|
5N504PA |
解讀人生的密碼
|
宋泉盛.劉紉馨 |
320 |
272
|
5N503PA |
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戰略
|
童振源 |
480 |
408
|
5N502PA |
倫理師的聲影
|
Richard M. Zaner.許敏桃 .蔡錚雲 等 |
280 |
238
|
5N501PA |
文人論政:民國知識份子與報刊
|
李金銓 等 |
480 |
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