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移植是嚴重腸道炎最佳療法?美國FDA提出警告
文章發表:2019/07/29
郭玟婷
糞便移植(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 有人稱呼它為糞菌移植、糞便細菌療法或是糞便移植,顧名思義就是把一個人的大便通過腸道輸送給另外一個人,聽起來也許非常不可思議,但實際上卻是現今的醫學的重要治療方法。
糞便移植主要常用在腸道微生態失衡:困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le)所引發的反覆性偽膜性腸炎,偽膜性腸炎是由於抗生素使用不當,使得腸道中的好菌、壞菌失去平衡,造成致病菌困難梭菌因而過度滋長,引發腸道發炎與腹瀉。以往傳統的治療為使用抗生素治療,但因抗藥性菌株的產生,治療效果逐年降低,於是在臨床上有越來越多反覆性偽膜性腸炎的案例,嚴重影響臨床照護的成效。
數年前開始有學者研究如何把健康益菌移入病患腸道,藉由翻轉腸道菌叢生態來一舉治癒偽膜性腸炎,其中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健康人的糞便植入患者腸道。但其實糞便移植需要透過許多複雜的程序,目前國內糞便捐贈仍以親屬為主,現行移植方法是將捐贈者的糞便與生理食鹽水混勻、過濾雜質後的液體,以大腸鏡經大腸植入腸道,或經鼻胃管、胃鏡由上消化道植入腸道等途徑完成腸道菌從移植,台灣已有經糞便移植後痊癒的病例,國外另有做成膠囊的方法更便於使用。
糞便移植自2011年起就陸續在許多權威醫療期刊發表過多篇成功治癒腸道困難梭菌感染患者的醫學報告,儼然成為治療嚴重腸炎的新星。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於2013年批准糞便移植療法,但是在2019年6月13日發出的安全警告中,指出兩名免疫系統較弱的病人因接受糞便移植,導致其中一人死亡。美國FDA稱兩名病人移植的糞便來自同一捐贈者,盼提醒所有進行糞便移植的醫護人員留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