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醫學──臨床醫學人文的實踐者(醫學人文)

文章發表:2022/06/06

陳妍

壹、前言:如幽靈徘徊的醫學人文


在當代中國的醫學教育、研究與醫療體制之營運中,「醫學人文」好似一個「幽靈」在徘徊,它常常會有激盪的話語亮點,卻無清晰的學術面目;它具有個體思考、評判的徑路,卻無概念辨析、邊界釐清與系統建構,在更多的場合裡成為一種洩忿的情緒、一種無根的清談,不僅對許多醫學生來說,是「一頭霧水」,對臨床醫生來說,更是「一彎冷月」。在多數人心中,醫學人文只是一份理想的職業姿態、一種美好的情愫、一場職業自新運動或一個響亮的職業理想。

對醫學人文的其中一種理解是醫學中的「人文」。從狹義的層面追究,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護理醫學、康復醫學等的細分,會引出不同的「醫學人文」內容;從廣義的層面探索,還會引出醫學中的醫學人文(相對應的還有醫院外作為社會語境的醫學人文)、醫療中的醫學人文與醫師的醫學人文。醫學人文的另一種理解是「醫學與人文」,追溯起來更為複雜,幾乎就是一個「邊緣學科群」,和醫學哲學、醫學史、醫學倫理學、醫學與宗教等具有成熟知識建構及研究途徑的學科相比,醫學人文作為學科所要表達的概念就顯得「空殼化」了。如果這門學科無法擁有一個「飽滿的軀體」,醫學人文將無法根植於臨床醫療工作,只能如「幽靈」般徘徊,那麼醫學人文的「肉身」又該從何處尋覓呢?


貳、敘事醫學的開展


2001年1月,紐約長老會哥倫比亞與康奈爾大學醫院(New York-Presbyterian University Hospital of Columbia and Cornell)的Rita Charon在《內科學年報》(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發表〈敘事醫學:形式、功能和倫理〉(Narrative Medicine: Form, Function, and Ethics)一文,其首次提出敘事醫學(narrative medicine)的概念。該文帶有明顯的感性與體驗的色彩,用於介紹其個人運用敘事寫作理解病人,與病人一同找尋最佳治療方案的經歷,並述說了臨床敘事寫作的分類與功能。2001年10月,Charon又在《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上發表〈敘事醫學:共情、反思、職業和信任的模型〉(Narrative Medicine: A Model for Empathy, Reflection,Profession, and Trust)一文,對敘事醫學作出了明確的定義:敘事醫學在於建構臨床醫師的敘事能力(具備敘事能力的醫師開展的診療活動即符合敘事醫學的範式),它是一種吸收、解釋、回應故事和其他人類困境的能力,這種能力有助於臨床醫師在醫療活動中提升對病人的共情能力、職業能力、親和力(信任關係)及自我行為的反思能力,其核心是共情與反思。敘事醫學包含一定的先鋒性,如果將醫學視為當代文化的一部分,則這不過是在人文、社科領域認知變遷的影響下,醫學所發生的敘事學轉身。敘事醫學將文學虛擬、虛構的方法與價值引入醫學,挑戰了實證主義的傳統,拓展了以求真務實為基本訴求之堅硬的醫學實證價值。

敘事醫學意在尋求技巧與人文互洽,將觀察視域與體驗視域、科學視域與人性視域、疾病關注與生命關注等統一起來,強化知(訊息、知識、技術交流)—情(情感交融)—意(意志交映),身(軀體)—心(心理)—靈(靈魂)的整體互動。敘事醫學將大大地豐富醫學人文關懷的內涵,引入情感的愛、心理的疏導、撫慰、靈性的覺悟與安頓等,但人們在順應與接納死亡時,愛與撫慰是單薄的,需要意志與信仰的支撐。倡導情感、靈性關愛,不是臨床醫學求真務實信念的全面顛覆,而是生命特別時期、醫療特別節點的反思與張望,此時開啟靈性空間,有益於人性的理解與導入,在心靈深處與病人相遇,有利於矯正技術主義、拜金主義的偏失。敘事醫學指向醫學的現代性危機,隨著慢性疾病時代的來臨,現代醫學(技術主義)從無所不能滑向力不從心,技術、金錢均無法到達靈性與靈魂的視域。

根據Charon的論著,敘事醫學旨在從生活故事中尋找疾苦與救療的意義,其重視人的感情、體驗和主觀詮釋,敘事的世界是一個富有人文關懷和情感魅力的領域。敘事內容再現敘事者的疾苦觀、生死觀與醫療觀,是敘事者的信念、思想、意圖所建構的另一種真實。因此,敘事醫學必定超越/穿透客觀主義與證據主義,打通疾病與疾苦、觀察與體驗、軀體與心靈的區隔。敘事醫學中所指的敘事方式包括精細的閱讀(close reading)與反思性寫作(reflective writing),由此來重新審視醫學的四對基本關係:醫師與病人、醫師與同事(醫師)、醫師與社會、醫師與本我(醫師職業角色與非職業角色的自我)。目的是與病人共情,不斷地反思(評判性思維)、優化醫師的診療思維、實現職業自省(涉及倫理、目的性思考),以這種開放的、自我省思的姿態來建構醫師的倫理與精神生活.....

全文刊登於月旦醫事法報告,第32期:我們與美的距離  訂閱優惠


月旦系列雜誌

月旦知識庫

月旦品評家



數位整合服務
產品服務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號7樓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