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2/10/26
溝通關懷的三大技能:察覺力、支援力與轉換力。察覺力是對整個事件、各方當事人當下的情況,以及立場之下的需求(議題─立場─需求)(issue-position-interest, IPI)的探求;支援力就是基本的溝通技巧,包
2022/10/19
對於醫病關係的看法在醫療環境上經歷了大約三個時期,從早期醫界前輩認為醫病關係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沒什麼好探討的,到慢慢大家覺得這個議題很有意思,至今幾乎是公認非常重要的議題。對應的是病人自主的提升與醫療爭議的升溫,
2022/08/24
溝通是人際之間藉由交換意見達成許多社會活動的重要工具,人們並不自覺每日都在與許多人溝通,而且以為如此的溝通是有效的,但當爭議發生時,才驚覺原來雙方之前的溝通有許多歧見或差異,尤其在爭議發生後,彼此間原來的信任已經不復,此
2022/08/17
本篇著重在以醫療機構與社會的角度探討醫療關懷實務作為這一系列文章的總結,可分為主管心態、給員工的支持、團隊合作、發生爭議事件後的檢討與改進、協同關係的建立與結論。
2022/08/10
「調解」簡單的說是指中立第三人協助爭議雙方當事人,以達成相互同意之解決方法,不同的調解形式也就呈現許多不同的名詞,其不同之處主要在於調解的目的及過程。大類型的分法主要可分為問題解決型態與治療型態兩種:問題解決型態可再區分
2022/08/05
簡介 2022年《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三讀通過,將改變醫療訴訟的生態。本書收錄醫療民事訴訟相關文章共9篇,橫跨實體法上與訴訟法上之議題。當醫療事故發生時,其請求權基礎與舉證責任如何認定與分配,關乎病家與醫事人員間
2022/07/27
上回提及對病人方的感受關懷不足情形,不能一昧怪罪醫事人員,其理由有三:一、醫事人員本身的心力交瘁問題;二、整體環境對醫事人員的關懷不足;三、給予醫事人員關係與爭議的專業訓練不足。心力交瘁問題請參考拙著,本文針對醫事人員關
2022/06/08
立法院於昨(30)日三讀通過「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以下簡稱醫預法),衛福部表示,為解決長期以來,醫療爭議訴訟衍生之醫病關係對立、高風險科別人才流失及防禦醫療等問題,前行政院衛生署於民國89年即提出「醫療糾紛處理法
2022/05/31
簡介 自2019年底爆發之COVID-19疫情,帶來許多法律與政策爭議。在防疫措施上,利用電子設備監控居家隔離者、實施簡訊實聯制與健保卡之目的外使用,如何在緊急狀態下取得公共衛生與個人權益間的平衡
2022/05/26
簡介 自2019年底爆發之COVID-19疫情,帶來許多法律與政策爭議。在防疫措施上,利用電子設備監控居家隔離者、實施簡訊實聯制與健保卡之目的外使用,如何在緊急狀態下取得公共衛生與個人權益間的平衡


月旦品評家

月旦品評家



數位整合服務
產品服務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號7樓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