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立第一精子銀行將停止接受精子捐贈
文章發表:2018/04/23
郭玟婷
壹、議題概要*
2014年成立的英國國立第一精子銀行主要任務在於解決國內精子捐贈者短缺的問題,尤其是公營醫院,但因其無法自營生存而宣布將停止招募新的精子捐贈者。英國衛生部門宣稱這並不影響安全精子的供應,但仍有可能促使病患尋求海外的精子供應。
根據英國公部門統計,每年有2,000名兒童的誕生是來自捐贈的精子、卵子或胚胎,至2014年的數據更顯示,英國境內約有85%以上的執業診所(含國營及非國營)使用捐贈精子執行試管嬰兒。而精子銀行為了提供安全與質量兼備的精子,需要花費長達18個月以上的繁瑣檢驗,一旦捐贈者精子通過檢測後,才能成為正式的捐精者。目前該國立精子銀行共有7位合格捐精者。這意味著精子銀行需要在第二年才能產生營收,此外尚需提供捐贈者每次回診津貼。然而,英國政府僅於該精子銀行第一年創立時提供77,000英鎊的經費,只經由小型慈善基金(National Gamete Donation Trust, NGDT) 贊助的國立精子銀行自然無法生存。
私人精子銀行收取費用為950英磅(1英鎊大約為40元新臺幣),國營精子銀行的建議收費是300英鎊,NGDT表示精子銀行所需資金並非小型基金能夠負擔的,而英國衛生單位表示支持NGDT的決定,但仍重申國立精子銀行雖不再招募新的捐贈者,卻不會影響英國國內安全的精子、卵子與胚胎提供。
貳、討論與分析
國內目前關於人工生殖的法源依據為2007年通過的人工生殖法[1],共八章40條的人工生殖法,對於捐贈人的定義為:「無償提供精子或卵子予受術夫妻孕育生產胎兒者」。但是「受術夫妻在主管機關所定金額或價額內,得委請人工生殖機構提供營養費或營養品予捐贈人,或負擔其必要之檢查、醫療、工時損失及交通費用」。
而關於精子銀行則以人工生殖機構許可辦法[2]進行規範,其中第二節第13條說明:「公益法人應向主管機關申請設立精子保存庫,始得接受精子之捐贈及其儲存、提供」。「領有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登記證明書,其設立目的為公益且非屬營利性質者」。也就是說,臺灣可合法設立精子銀行,但目前並無國立精子銀行,全數為私人民營醫療機構所屬。
人工生殖的爭議點,絕大多數皆在倫理問題方面,例如,同性婚姻、代理孕母或生殖細胞把關疏漏等,對於精子銀行營運成本困難與經營方式面臨之窘境,卻甚少提及。這些均與人工生殖技術價格高昂息息相關。普遍而言,國營單位的收費自然較私人機構較為低廉,但國營精子銀行的倒閉,是否會影響更多不孕病患冒險至海外求精,或是導致非法取得來源不明的生殖細胞比例攀升,這類資料其實統計相當不易,前文中提及,2014年成立的英國國立第一精子銀行,在2016年宣布營運不善而倒閉,其實際運作的時間不過兩年多,因此相關風險增加等推論,應是預估成分居多。
臺灣的人工生殖法第16條第8項明文規定:「不得使用境外輸入之捐贈生殖細胞」,然而其對於海外施行人工生殖醫療的部分,卻沒有多做論述,且人工生殖法在2007年後,也遲遲未有修正案通過,導致國內對於人工生殖的態度仍趨向醫療層面慣有的謹慎保守。
參、延伸閱讀
- 法觀人編輯部,死後取精之法律問題分析,法觀人,115期,2006年9月。
- 陳美伶,人工生殖子女婚生地位之認定,月旦法學雜誌,2期,1995年6月,25-37頁。
註釋
- Laura Lea, UK’s National Sperm Bank Stops Recruiting Donors, BBC, Oct. 27, 2016, http://www.bbc.com/news/uk-37786576 (last visited Apr. 3, 2018). 返回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