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處方藥物的不當使用成為隱憂

文章發表:2018/11/14

黃浥暐

壹、新訊快遞*

新的研究表明,兒童及青少年不當使用治療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興奮類藥物,在美國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

此項於Pediatrics雜誌發表的研究報告,蒐集從2000年到2014年間,19歲及以下兒童和青少年因不當使用ADHD藥物,而須以電話通報美國毒物控制中心的數量。結果發現,通報數量從2000年的7,018通上升到2014年的11,486通,增加了6成4。其中,Methylphenidate(哌醋甲酯)和amphetamine(安非他命)類藥物各佔了約45%。

在這15萬通電話中,約有82%是非故意造成、而有18%是故意為之。值得注意的是,約有一半的青少年是故意使用這些興奮類藥物,這通常比幼童無意間誤用更容易導致嚴重的後果,包含了三個死亡案例。

貳、評析

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俗稱「過動兒」—是在孩童及青少年身上最常見的行為疾患之一,其特徵為持續性的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或衝動行為,干擾兒童的學習、社交等功能執行與發展,影響可延至青少年甚至成年。治療的方法主要有藥物、行為治療,及針對照護者或兒童本身的教育與訓練等等[1]。最常見的治療藥物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如主成份為Methylphenidate(哌醋甲酯)的Ritalin(利他能)、Concerta(專思達),主成份為安非他命的Adderall(台灣未核准上市),及用來治療發作性嗜睡症的Modafinil(普衛醒);另有作為二線藥物使用的非中樞神經興奮劑,如成份為atomoxetine的Strattera(思銳)。根據過去的研究,約有80%的病患在搭配藥物治療後可有效減輕症狀[2]

 

一半的青少年藥物暴露為故意使用

根據Pediatrics雜誌發表的研究報告[4],從2000年到2014年間,19歲及以下兒童和青少年因不當使用ADHD藥物,而須以電話通報美國毒物控制中心的15萬通電話中,約有82%是非故意使用藥物,而有18%則是故意為之。其中6歲以下的兒童中多因此年齡層中常見的「探索行為」而意外接觸藥物;6至12歲兒童的暴露通常與治療相關的錯誤,例如被給予或服用過多藥物、服用時間間隔太短。然而,在13至19歲的青少年中,約有一半是故意使用這些興奮劑藥物,包括疑似自殺、藥物濫用及誤用。這是特別令人擔憂的問題,經常比無意間誤用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中樞興奮劑藥物在臨床上最常影響心血管或神經系統,帶來激動、焦躁不安、心搏過速、高血壓等副作用,在依照醫囑正確使用下通常是安全的,但在過量使用或以注射、吸入方式攝入則與毒品一樣具成癮性,可造成一系列精神症狀,甚至引發猝死。

被濫用的處方藥物

2012年,《紐約時報》曾有一篇報導指出美國的高中生流行使用「聰明藥」來提升考試表現[5],這些藥物的來源即為ADHD的處方藥物:中樞興奮劑,如Ritalin(利他能)、Modafinil(普衛醒)、Adderall等等。雖被稱作「聰明藥」,這些藥物卻不具增加智力的功效,但在服用後能使大腦如加速運轉一般,在短時間內增加專注力,並使精神亢奮而不感到疲倦。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CDC)的網站指出,ADHD的確診需要透過專家(精神科醫師、心理學家或兒科醫師)與家長、老師或其他照護者面談後,發現診斷對象在兩個以上的場合下(例如學校和家中),出現符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描述的注意力缺失、過動或衝動症狀,且症狀必須持續6個月以上[6]。但因診斷的過程幾乎仰賴症狀描述,未有客觀的生理指標,故有許多學生為了取得「聰明藥」而裝病,亦成功騙過醫生並取得處方。這些青少年利用興奮劑對大腦的刺激以取得短期的成效,可能會誘使他們未來更容易對藥物依賴,走上濫用鎮痛劑和安眠藥之路。

監管措施

美國緝毒局(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 DEA)將Adderall、Ritalin這類興奮劑類處方藥物列為二類受管制物質(Schedule II drugs),等同具有高度成癮性的古柯鹼(cocaine)和嗎啡(morphine)[7]。在台灣,Methylphenidate類藥物如Ritalin(利他能)屬於3級管制藥品,含有安非他命的Adderall在國內則未核准上市[8]。無論是美國或台灣,這些中樞興奮劑藥物皆需由專科醫師評估及處方始可取得。儘管如此,根據近來一項調查,世界上許多國家將ADHD處方藥物使用在非醫療用途的案例皆大幅增長[9]。這些期望「提升腦力」的有心人士,可透過網路從法律較寬鬆的國外購得,或經由可獲得ADHD處方的朋友、家人取得這些藥物,這些都是執法單位難以追蹤的漏洞。除了醫師的診斷及處方過程需更為審慎外,更需教育大眾對此藥物的正確認知,勿為了短期的成效造成長期的藥物依賴,特別是未來還很長遠的青少年。

註釋

  • Megan Brooks. " ADHD Drug Misuse in Kids a Growing Problem " Medscape. May 23, 2018.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97108 (Last visited: Oct. 27, 2018) 返回內文
  1. 美國衛院網站 https://www.nimh.nih.gov/health/topics/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index.shtml  返回內文
  2. Briars L, Todd T. A Review of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J Pediatr Pharmacol Ther. 2016;21(3):192-206.  返回內文
  3. Neuro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in ADHD. Curr Top Behav Neurosci. 2012;9:49-66.  返回內文
  4. Samantha A. King et al. Pediatric ADHD Medication Exposures Reported to US Poison Control Centers. Pediatrics Jun 2018, 141 (6) e20173872; DOI: 10.1542/peds.2017-3872  返回內文
  5. 紐約時報中文網–美國高中流行「聰明藥」https://cn.nytimes.com/world/20120925/c25stimulant/  返回內文
  6. 美國CDC網站https://www.cdc.gov/ncbddd/adhd/diagnosis.html  返回內文
  7. 美國緝毒局(DEA)網站https://www.dea.gov/drug-scheduling  返回內文
  8. 衛福部食藥署網站—食藥闢謠專區,網路流傳吃「聰明藥」可以集中注意力且增進讀書效率,這是真的嗎?https://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id=23962  返回內文
  9. Arran Frood . Use of ‘smart drugs’ on the rise. Nature News, 05 JULY 201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5599-8#ref-CR1; doi: 10.1038/d41586-018-05599-8  返回內文


月旦系列雜誌

月旦知識庫

月旦品評家



數位整合服務
產品服務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號7樓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