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佈日期:2024/02/16 |
◎本篇完整內容刊登於:月旦法學雜誌第345期(2024.2)
本月企劃:民事理論與實務
債權雙重讓與時,惡意債務人對後受讓人清償之效力
──最高法院109 年度台上字第2974號民事判決評釋 詹森林/司法院大法官
債權人就同一債權為雙重讓與時,應僅有前受讓人取得債權,對於後受讓人之第二次讓與,應屬無權處分;惟本文有更進一步的指出與探討。
關鍵詞:債權讓與、債權雙重讓與、準物權行為、無權處分、債權讓與優先性
成年養子女終止收養事件之程序法理交錯適用
──最高法院大法庭110年度台簡抗大字第33號裁定簡評 許士宦/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從家事事件法之立法宗旨與法律解釋切入,認為最高法院大法庭110 年度台簡抗大字第33號裁定有若干見解值得商榷。
關鍵詞:訴訟事件非訟化審理、真正訟爭事件、程序法理交錯適用、法律解釋方法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6款與第477條之1之適用
──方法論與實務運作之詮釋 許政賢/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兼院長
藉由爬梳民事訴訟法第469條與第477-1條之立法歷史與比較法資料,提出臺灣民事訴訟法第469條與第477-1條之解釋策略,並佐以實務運作之情形,以供參考。
關鍵詞:第三審上訴、違背法令、上訴許可制、判決不備理由、統一法律見解
論未了未遂中止之成立可能性
周漾沂/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針對刑法學界的「未了未遂」概念進行討論,批評既有學理的犯行計畫理論、整體觀察理論、個別行動理論,末從風險輸出理論探討此一概念。
關鍵詞:未遂、著手實行、中止未遂、未了未遂、既了未遂、風險輸出
數位貿易及資訊科技於國際協定之規範研析
王震宇/臺北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數位貿易發展後,WTO以及相關國際協定應如何應對,提出制度面上之說明與介紹,其介紹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等對於數位貿易之相關規範。
關鍵詞:數位貿易、資訊科技法律、數位經濟夥伴協定、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生成式AI風險控管與企業應用倡議
王偉霖/工研院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執行長
張家齊/工研院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法務專員 本文指出生成式AI(如ChatGPT)可能造成之風險,包括著作權風險、資安防護風險、數位歧視風險,並提出其對於企業應如何應用生成式AI之若干建議。
關鍵詞:生成式AI、著作權、資安防護、數位歧視、風險控管、企業應用倡議
預立的自主、流動的自主、關係的自主
──省思病人自主權利法下預立醫療決定的法律與倫理議題 張兆恬/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2019年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後,如何透過預立醫囑之方式落實病人自主權,本文從相關制度之現況、倫理,以及病人自主權利法之相關問題切入探討議題。
關鍵詞:病人自主權利法、預立醫療決定、預立醫療照顧諮商、代理決定、關係性自主
論大型或複合型公寓大廈分別成立管理組織之問題
──兼評臺灣高等法院110年度上更一字第119號民事判決 林旺根/宏國德霖科技大學不動產經營系兼任副教授
本文由「一幢數棟」之情形,得否分別成立管理組織此一問題出發,爬梳相關建築法規,並且藉由與日本、法國法為比較,提供若干修法建議。
關鍵詞:公寓大廈、超高建築、複合使用、分別管理、管理委員會
英美法上船舶所有權變動模式與國際統一性
胡緒雨/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
討論船舶所有權變動模式,比較英美法與中國學者之看法,介紹英美法「賣據交付主義」與「賣據登記功能」,比較英美法「賣據交付+登記對抗」與中國大陸部分學者提出之「交付主義+登記對抗」制度之異同。
關鍵詞:所有權變動、賣據交付、登記對抗、國際慣例、交付主義
ESG浪潮下工作者之權益保障
──以女性經濟賦權與母性保護為中心 徐婉寧/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主要探討勞動法及性別平等工作法等相關法規,如何有效使得女性在職場上不至弱勢,本文從ESG浪潮下的觀點切入,提供企業界與法制面改革之方向。
關鍵詞:ESG、永續發展目標、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女性經濟賦權、母性保護
規範理論作為普世刑法釋義學之基礎
Joachim Renzikowski 著/德國哈勒.威登堡大學教授
許恒達 譯/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德國Joachim Renzikowski教授演講說明「規範理論」之概念,並細細區分行為規範與制裁規範,更細緻談論國家課予人民義務之面向,也由此論述刑罰之目的。
關鍵詞:邊沁(Bentham)、賓丁(Binding)、行為規範正當性、行為規範、權利作為義務的理由、制裁規範、規範理論
對於兒童的性犯罪
──從兒童的健全成長與發達的觀點出發 深町晋也 著/日本立教大學法學部教授
黃士軒 譯/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日本學者深町晉也教授針對臺灣、德國、日本性犯罪規定之相關研究。深町教授比較了臺灣與日本之相關法規,也對於日本近期所探討之監護人性交猥褻罪,相關法理與立法背景為說明。
關鍵詞:監護人、利用權勢性交猥褻、兒童、性虐待、健全成長
◎本篇完整內容刊登於:月旦法學雜誌第345期(2024.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