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佈日期:2025/01/06 |
筆跡鑑定實務概論
摘要
筆跡的產生,隨著不同年代因文化、科技等因素而有明顯不同。古代因諸多限制因素影響,多以當下所能獲得之工具,以顏料書寫於動物皮、樹皮、草紙、織布、竹簡甚至石頭等處,故筆跡的產生有其限制性;到了近代因工業技術發達,筆與紙廣泛於民間使用,故現今的筆跡多指以筆書寫於紙張之文字稱之。而在眾多的筆跡中個人簽名與相關字跡(如住址、身分證字號與電話號碼等)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因為個人簽名其投射出書寫人所處之文化環境特性,取名時所被賦予的期待或期許,故具有強烈的個人識別特性,因此簽名筆跡雖僅僅數字,但卻具有代表書寫人之意涵,故往往可見簽名筆跡之外觀出現圖像化之轉變,如書法家或演藝人員等之簽名跳脫傳統文字之形象,將筆劃進行修飾改變,而呈現如圖騰之意象以作為個人識別之代表。
本文目次
壹、前言
貳、筆跡鑑定原理與原則 參、筆跡鑑定標準概述 肆、實務討論 伍、結論 本文試讀
壹、前言
筆跡的產生,隨著不同年代因文化、科技等因素而有明顯不同。古代因諸多限制因素影響,多以當下所能獲得之工具,以顏料書寫於動物皮、樹皮、草紙、織布、竹簡甚至石頭等處,故筆跡的產生有其限制性;到了近代因工業技術發達,筆與紙廣泛於民間使用,故現今的筆跡多指以筆書寫於紙張之文字稱之。而在眾多的筆跡中個人簽名與相關字跡(如住址、身分證字號與電話號碼等)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因為個人簽名其投射出書寫人所處之文化環境特性,取名時所被賦予的期待或期許,故具有強烈的個人識別特性,因此簽名筆跡雖僅僅數字,但卻具有代表書寫人之意涵,故往往可見簽名筆跡之外觀出現圖像化之轉變,如書法家或演藝人員等之簽名跳脫傳統文字之形象,將筆劃進行修飾改變,而呈現如圖騰之意象以作為個人識別之代表。故不論中外於重要文件上多以簽名方式,代表書寫人同意或參與是項協議或活動;而與簽名相關之多字筆跡,因時常伴隨簽名而產生,雖可能無法呈現個人簽名的獨特性,但因字數較多且包含文字與數字,於書寫過程中往往呈現其字體間特有之布局與書寫節奏。
筆跡鑑定、文件鑑定(一般文件,書畫藝術品、有價證券、個人識別文件、安全文件、印刷品等)與印文鑑定(實體印章、蓋印印文等)統稱文書鑑定,此三種鑑定不一定獨立存在,可能是同時並存的鑑定,例如蓋印印文與簽署筆跡在時間上先後順序的鑑定,或一份文件上之文字內容的產生與筆跡簽署的時間順序鑑定等。就鑑定的本質而言,筆跡鑑定即為工具痕跡鑑定的一種,但相較於一般的印文、指紋、鞋印、齒痕等使用工具所產生的工具痕跡,其鑑定標的是找出工具本身原有的外形,及使用後所產生的磨耗、缺損等情形,用以證明其作為該工具類化或個化的特徵,進而比對該特徵是否存在於待鑑物體上。而筆跡的產生過程遠比上述工具痕跡要複雜許多,主要在於書寫者必需經歷學習寫字的歷程,藉由腦部、神經與肌肉系統的協調運作,從臨摹字體範本開始,經反覆練習,隨熟練程度提昇使書寫速度由慢變快,運筆方式由一筆一劃完成書寫到逐漸發展為不同程度的連筆書寫,甚至進化為簡化或省略部分筆劃的連筆書寫方式,所習得的書體(楷書、行書、草書等)變多,或伴隨書寫者的其他書寫需求(練習書法臨摹的字帖、學習工程圖使用的工程字體、繪製海報使用的POP字體等)使書寫者可能發展出其特有的書寫習慣。此外,書寫者受到先天習慣或後天刻意學習,發展出左、右手均能書寫的能力時,其書寫習慣則可能有兩種以上的變化,故筆跡鑑定所需考量的面向眾多,每件筆跡案鑑定過程所著重的重點也不盡相同。 筆跡鑑定與毒品或數位鑑定依據儀器分析結果為判斷之鑑定方式不同,主要依靠鑑定人依據所受之專業訓練與實務經驗累積來進行是項鑑定,且近年來筆跡相關之鑑定標準多以臻明確;早期筆跡鑑定相關著作主要為教學需求、個人著作發表、或特定需求用途為主,雖然其鑑定核心精神與原理一致,但尚未進行整合,故於公開訊息中經常出現不同筆跡鑑定機構所發布之筆跡鑑定標準,因內容架構與敘述方式未經統一,故使外界有無所適從之感。近年隨著刑事鑑識領域的發展與實驗室認證體系的推動,因其於技術方面符合性需求的原則,而促使各國筆跡鑑定相關業管機構或權威組織進行筆跡鑑定標準的統一論述。以美國為例,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及學術標準委員會(Academy Standards Board,ASB)所頒布之Standard for Examination of Handwritten Items(ANSI/ASB Standard 070, First Edition 2022),此筆跡鑑定標準雖以英文字跡鑑定為主,然依據ISO/IEC 17025測試實驗室認證符合性要求原則,取其鑑定核心精神與原理,廣泛為臺灣刑事警察局、法務部調查局及憲兵指揮部筆跡鑑定部門執行ISO/IEC 17025實驗室認證的筆跡鑑定標準之參考資料,以下就以中文鑑定為主軸並引用該標準架構,擇要進行筆跡鑑定概述與實務應用說明。 (本文未完) 著作推薦影音推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