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懷疑的理由:冤案與刑事案件審查委員會
|
|
|||||||||||||||||||||||||||||||
簡介 | |||||||||||||||||||||||||||||||||
面對司法錯誤,人民有哪些尋求救濟的管道?而在被告、辯護人、救援團體都缺乏公權力來追查事證的時候,該如何找到新證據平反冤獄呢? 英國於1997年成立一個當時獨步全球的冤錯案救援機制「英國刑事案件審查委員會(Criminal Cases Review Commission)」,受理遭判罪的人民陳情,發動救濟。本書為英語世界第一本就該委員會運作情形進行的實證研究,由英國牛津大學法學院教授Carolyn Hoyle及澳洲蒙納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Mai Sato共同撰寫,從個人、法律規範、組織文化、乃至於整體政治經濟等不同面向來探討委員會如何做成審查結果,帶領讀者認識委員會運作的面貌,也帶給我們冤案救濟制度比較法上的啟發。 台灣冤獄平反協會,本書電子報詳見:https://mailchi.mp/30ebc40c47e1/no157 |
|||||||||||||||||||||||||||||||||
圖書目錄 | |||||||||||||||||||||||||||||||||
總編序/Andrew Ashworth/前3 原版序/前5 致 謝/Carolyn Hoyle, Mai Sato/前11 繁體中文版序/Caroyln Hoyle/前13 繁體中文版序/Mai Sato 佐藤舞/前17 推薦序/李榮耕/前19 推薦序/林永頌/前21 導 讀/林超駿/前29 第一章 對冤錯案之回應 .本章介紹/1 .找到解方?刑事案件審查委員會/5 .各國刑事案件確定後救濟制度/9 第二章 備受檢驗的CCRC .本章介紹/17 .關鍵批評/20 .本書目標/28 .本書方法論/30 ![]() |
|||||||||||||||||||||||||||||||||
作者簡介 | |||||||||||||||||||||||||||||||||
作者簡介
Carolyn Hoyle 現職 .Oxford University牛津大學法學院犯罪學教授 .牛津大學法學院犯罪學中心死刑研究小組組長 Mai Sato 現職 .Monash University蒙納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蒙納許大學Eleno Justice研究中心主任 .日本廢除死刑倡議團體Crimeinfo 副理事長 主編簡介 台灣冤獄平反協會 於2012年正式成立,以冤案救援為核心任務,透過實際行動救援國內冤錯案件的無辜受害者;同時,也投入被冤者關懷服務,走訪並了解被冤者及其家庭的狀況、需求,期待串連更多支持系統,陪伴被冤者和家人走向平反與社會復歸之路。 譯者簡介 蔡承翰 現職 .執業律師 .中國人壽法律事務部專案科長 學歷與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 .東吳大學法學士 .司法院刑事廳量刑分析研究小組 .台灣冤獄平反協會2018年度碩士論文獎得主 .新光人壽不動產管理部資深不動產法務專員 王郁茜 學歷與經歷 .美國喬治城大學與日內瓦高級國際關係學院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北大學財經法學組學士 .台灣冤獄平反協會法務 .聯合國人權高專署實習生 |
|||||||||||||||||||||||||||||||||
序 文 | |||||||||||||||||||||||||||||||||
原版序
2010年9月,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國家司法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舉辦為期兩天的錯誤定罪研討會上,本書的第一作者目睹了與會者對刑事案件審查委員會(下稱CCRC)慷慨激昂的批判,也因此埋下了撰寫本書的種子。該研討會僅有大約四十位參與者,而其中大多數是美國的學者、刑事司法實務工作者和司法部的員工。這是一場內部的研討會,安排了幾場報告和討論時間。有鑑於研討會主要是聚焦在美國,CCRC的主席以及其在蘇格蘭的姊妹CCRC的一名民間委員在研討會中的主要目的,是作為對全美各地無辜計畫的成效爭論的反方代表。但是,儘管大多數的報告都收到了禮貌性的提問和回應,CCRC主席的報告卻引起了在場另一位英國學術界人士的猛烈抨擊。 主席Richard Foster向與會者解釋了CCRC的工作內容:審查英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中可能的錯誤定罪,並將認為有「確實可能性」動搖原有罪判決的案件提交給上訴法院。雖然其報告資訊豐富,但卻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就是對CCRC目標的描述、以及對收到案件數量和提交案件的比例的摘要。批評者憤憤不平地說,對至少一部分的申請者來說,CCRC是個失敗且不負責任的機構,不應該成為其他地方改革的典範。他抨擊了CCRC的基本運作和職權範圍,並認為案件被提交回法院的比例低得令人無法接受。最有趣的是他為這一所謂的失敗所歸納的原因:他指控CCRC根本不在意冤案。接著,當來自紐西蘭和加拿大的專家談到,他們的國家有興趣將CCRC作為其定罪後的審查程序改革典範時,他更抓到機會,繼續貶低CCRC的明顯強項。 他爭論的激烈程度引起了第一作者的好奇。這個自十三年前成立以來她幾乎一無所知的組織,為何會激起如此大的憤怒?為什麼批評者如此肯定,一個從表面來看似乎比美國或其他同樣採用普通法的司法管轄區、提供了更多扭轉錯誤判決機會的機構,在成立之初就已經失敗了?同時,他的批評中,到底有多少是公平的? 七年後,當我們在撰寫本書時,恰逢CCRC成立二十週年。一份關心法律和正義的線上雜誌《正義鴻溝》(The Justice Gap)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來紀念這一項里程碑。大部分文章得出的結論是,雖然CCRC比起前身(內政部中的一個小型官方單位)確實有進步,但其紀錄就像「基層牧師的蛋」一般(like the curate’s egg),是「好壞參半」;同時,雖然有一些案件展現出了「教科書等級的」調查,但在其他的案件中,調查卻很糟糕(Robins,2017)。CCRC經歷了七年的批評,但卻沒有一個是建立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因為當時並沒有這樣的研究。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填補這一空白。 因此,本書呈現針對CCRC內部決策和裁量權運用的全面性的、為期四年的實證研究結果──這也是同類型研究中的第一份。它揭示了英格蘭和威爾斯地區中那些認為自己被錯判的人,向CCRC提出有罪確定後審查申請時,會發生什麼事。它探討了CCRC工作人員是如何行使裁量來找出並調查可能的冤錯案件,以供法院審查。我們的研究包括對案件資料和整體數據的質化和量化分析、與決策者的訪談、對員工的問卷調查,以及對在所有案件中為決策提供資訊的內部指引的仔細分析。這些內部指引是不公開的。本書試圖透過這些方式,從社會學的角度剖析CCRC的運作,並了解裁量如何在個人和機構層面上發揮作用。 裁量的行使是這項調查的核心,雖然法律創造了CCRC的決策架構,且CCRC為所有類型的案件、和每項調查的不同階段制定了詳細的「個案工作指引」來引導其工作人員,硬法和軟法(hard and soft laws)都為這些制度安排之間的運作實務,留下了相當大的裁量空間。因此,我們研究了影響CCRC在其關鍵工作上的裁量的結構性和文化因素。這些關鍵工作包含:從每年約一千四百份申請中選定一部分案件進行徹底的調查、在案件調查的過程中進行的決策;以及在CCRC被說服而對該有罪判決的穩固性有合理懷疑的情況下,作出認定是否有新爭點或新證據足以達到使法院撤銷該案的「確實可能性」門檻的選擇。 如上文和第二章所述,CCRC在履行這些職責時的職權範圍和效能受到了相當多的批評。這些批評尤其側重於它的提交比例、對於將有限的調查資源用於哪些案件的決定以及它與法院的關係。雖然我們對效能相關問題也很有興趣,但這份研究並不只是單純的想問「這有用嗎?」。我們不能只從CCRC提交給法院的案件數量或類型、或憑法院隨後推翻定罪的比例來了解它。我們也應該要檢驗它如何選擇要重視哪些案件、如何決定調查應該要包括哪些內容,以及如何決定這些調查何時進行以及如何進行。同樣重要的一件事是,將CCRC置於整個刑事司法程序來進行審視:它如何管理與其他刑事司法機構、客戶和利害關係人──申請人、他們的選任律師以及CCRC蒐集證據的對象──的關係。 在揭露這些問題時,我們仔細審查了CCRC的日常工作實務、工作規則和基本預設,以及這些是如何影響對「確實可能性準則」的理解並賦予意義──它認為哪些證據可能可以說服法院撤銷有罪判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不只是把CCRC描繪成一個法律機構,而是一個有文化的機構,並揭示其程序和技術的社會意義和重要性(Garland,2001)。然而,我們也沒有打算要建立一個展示CCRC如何運作的整體理論。相反地,我們試著從不同的角度探索它,以描繪出一個揭示其複雜性、多面性,有時甚至是明顯矛盾的本質樣貌。這主要會出現在第五到十三章中,而第一到四章則是說明研究背景、提供資訊,以幫助讀者理解我們的資料。 第一章會向讀者介紹CCRC,描述CCRC的起源和職權範圍,並透過比較的方式,提供其他司法管轄區的定罪後審查程序的資訊。第二章試著在描述本研究的目的和實現這些目的所採用的方法之前,先了解對CCRC的批判的性質。第三章介紹了形塑我們的實證研究,並幫助我們理解收集到的數據的理論架構。在第四章中,我們描述了CCRC收到申請時的處理情況,並提出了一個組織理論框架。我們在這個框架之下,討論CCRC是如何在整個調查過程中,作出關鍵的決定。 第五到十三章著重於我們的實證研究,帶領讀者了解CCRC對其收到的申請作出的決定。這些申請向CCRC呈現了一系列在警察和檢察官的調查中、在事實審中,和在定罪後的第一次上訴中的潛在問題。為了幫助讀者了解可能導致申請人被錯判、或認為自己被錯判的可能不當行為的範疇、以及法律、科學或人為的錯誤,第五章將CCRC收到的申請案類型依照有關於錯誤定罪來源的現有文獻進行分類。接著,第六章處理CCRC如何理解每年所收到的大約一千四百份的申請,以及它如何決定對其中哪些申請進行全面調查,同時也透過「檢傷分類(triage)」的過程及早篩選掉它們認為沒有明顯審查依據、不需要全面調查的申請案。 第七章回顧了我們樣本中最大的類別──依法醫和專家證據而翻盤的案件──其中所呈現的問題。它研究了CCRC如何調查此類申請並作出決定。第八章討論了CCRC處理那些所呈現的證據傾向與被害人之可信度有關的性犯罪案件的方法,而第九章則審視了那些與警察違反正當程序或瀆職行為有關的案件。第十章則集中在申請人主張其事實審中的辯護人辯護不力的問題。 CCRC建立的立法依據──1995年刑事上訴法(Criminal Appeal Act)──要求CCRC在部分的調查中與刑事司法系統的其他部門合作。1995年刑事上訴法第15條允許法院指示CCRC代表法院調查特定議題,這意味著CCRC可能會發現自己在第一次上訴期間或申請上訴許可期間調查案件。CCRC有權以其認為最合適的方式進行這項法院指示的調查,並有權調查相關事項,只要它隨時向法院通報其調查情況即可。第十一章討論了這類調查,還分析了CCRC根據1995年刑事上訴法第19條,使用其權力指派調查人員進行調查並協助其履行職能的這類少數案件。 第十二章討論CCRC如何平衡其在每項調查中進行徹底調查的目標,以及為了回應等待案件審查申請人的漫長隊伍而對效率的要求。它對CCRC工作人員的調查方式中明顯的差異進行反思:例如,他們在甚麼時候會尋求專家證據、他們何時選擇與申請人約談、何時會認為研究案件卷宗和相關法律就足夠了而無需進行任何進一步調查。 在第十三章中,我們看見了當CCRC認定無提交理由,但申請人卻提供更多資訊,或是新的申請案試圖要說服CCRC它的決定有誤時,會發生什麼事。在考慮其對「進一步提交」或「重新申請」案件的回應時,我們也反思了其在調查過程中與申請人的關係,並考慮了對調查和申請結果的司法審查日益增加的威脅,可能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CCRC重新審視其早先決定的意願。 最後一章(第十四章)呈現了我們實證研究的主要發現,並描述了對決策的主要文化上和結構上的影響。它也提到了CCRC在整體國家機構中的地位,以及它與警察、皇家檢察署、選任律師、媒體和冤錯案倡議者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沒有忘記這些組織運作時,所處的更宏觀的政治格局。但它主要焦點還是在於CCRC與法院之間重要的關係,反映了對CCRC在決定哪些案件符合「確實可能性準則」時,對法院過於「尊重」的批判。 |
|||||||||||||||||||||||||||||||||
注意事項: | |||||||||||||||||||||||||||||||||
1. 欲選購【按篇列印】,請先購買【月旦知識庫點數】即可自行下載列印。 2. 購買【月旦知識庫】的會員,在您完成付款手續之後,我們將於一至二個工作天內,以 email 專函通知您啟用點數。 若有急需使用者,請洽客服專線 886-2-23756688 分機 502 ~ 505,我們將以「隨選列印」方式提供。 3. 線上購書到貨七日內,如對書籍內容有任何疑慮必須換貨者,請於七日內連同發票寄回本公司更換。 4. 書籍退換貨處理作業時間約十個工作天 ( 不含例假日 )。 5. 由於貨運公司送貨到府需經簽收手續,請務必留下有人可簽收之收件地址,避免貨件滯留貨運 公司延宕收件、時間損失。 6. 若您選購的書籍包含預購書,本站將採批次寄發作業,待出書後一併寄發;若需分次寄發,酌收 80 元物流處理費。 7. 2016年1月1日起,月旦知識庫點數、月旦品評家、元照電子書、月旦雜誌系列電子版不適用七天鑑賞期服務。>>詳細說明<< 8. 元照網路書店保留接受訂單與否的權利。 9. 元照網路書店客服專線:886-2-2375-6688 分機 502 ~ 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