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會計財稅網
首頁最新法規評析「擬制遺產」之修正—— 誰受益?誰納稅?

「擬制遺產」之修正—— 誰受益?誰納稅?

文章發表: 2025/08/21

張淼森

  • 森谷鳴和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 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

壹、前 言

當被繼承人在生命末期大筆移轉財產給予配偶或子女,即使形式上似已完成「生前贈與」,但因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5條之規定,死亡前2年內所為對特定對象之贈與,仍會被併入遺產總額課稅。然而,如果該受贈人於被繼承人死亡後選擇拋棄繼承,即可能使其他原本未得利益的繼承人負擔過重稅款,而實際受財產分配之拋棄繼承人,卻毋庸負擔遺產稅,嚴重衝擊量能課稅及租稅公平原則。

憲法法庭113年度憲判字第11號正是針對此「擬制遺產」課稅機制爭議所作成的判決。本文將透過簡述該判決的事實、爭點及後續修法進程等影響,檢視我國遺產及贈與稅在「防堵生前規避稅務」與「維護人民財產權」間之平衡。

貳、案例事實及問題緣起

一、案例事實背景(案例事實已進行簡化)

被繼承人於逝世前2年內將名下主要財產贈與配偶,民事法律上,配偶固依財產權移轉之物權行為取得該財產的所有權。然而,依現行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5條本文:「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下列個人之財產,應於被繼承人死亡時,視為被繼承人之遺產,併入其遺產總額」之規定,稅捐機關認定配偶先前「受贈」之財產仍應併計入遺產課稅,此為遺產及贈與稅法「擬制遺產」之規定。

二、爭 議

上述配偶以外之另外一位繼承人(下稱聲請人),因被繼承人生前之贈與行為,實際繼承的遺產有限,卻必須負擔包括該筆「生前贈與」在內的整體遺產稅,造成「未得利益卻要繳高額遺產稅」的不合理狀態。聲請人認為此現象違反量能課稅與財產權保障,而聲請釋憲。

三、聲請人主張與理由(略述)

(一) 違反量能課稅

聲請人並未實際受益,卻被課予重稅,與憲法第19條「租稅法律主義」及第15條財產權保障精神相悖。

(二) 平等原則及公平性

擬制遺產將已贈與配偶之財產,於配偶拋棄繼承後轉而令他人負擔,顯然欠缺稅負與利益相應的一致性。

參、主要法理分析

一、擬制遺產規定之立法目的

遺產及贈與稅法針對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的贈與,規定須視為「擬制遺產」。目的在防堵民眾透過「臨終贈與」之形式逃漏遺產稅,維持公共財政與租稅公平。

二、量能課稅與租稅公平

即使立法目的合理,但若在課稅實務導致「實際受益者」卸責拋棄繼承,改由原本未受贈與的人承擔,便破壞量能課稅原則,形同將原本配偶所得利益的稅負加諸於其他繼承人身上。

三、財產權與禁止「絞殺性課稅」

依據本案事實,聲請人實際可掌握的遺產價值遠低於應繳納稅額,已使其陷入財務危機,構成「絞殺性租稅」。大法官在先前釋字解釋協同意見書亦曾提及,若某稅制安排將導致財產權遭實質掏空,即已違憲法第15條之財產權保障 。此際,適用遺產及贈與稅法「擬制遺產」之規定原係為防止稅基遭被繼承人生前贈與而受到侵蝕,惟該規定適用之結果反而造成租稅之不公平......(閱讀全文請參考月旦財稅實務釋評月旦知識庫

全文刊登於月旦財稅實務釋評,第66期   訂閱優惠

 

高點會計專班

【高普考】114高普考【會計學&中級會計學】解題-陳景宏老師|考後解題|高點高上公職
【高普考】114高普考【政府會計】解題-陳友心老師|考後解題|高點高上公職
【高普考】114高普考【會計審計法規】解題-王上達老師|考後解題|高點高上公職
【地方特考】113地方特考【財政學】考後解題-施敏老師|公職考試|高點高上公職
【地方特考】 113地方特考【中會/會計學】考後解題-鄭泓老師|公職考試|高點高上公職
【記帳士】113記帳士【會計學】考題解析-陳仁易老師|證照考試|高點會計網

精彩深度文章,盡在月旦會計財稅網

我想深入了解,《月旦財稅實務釋評》

  • 姓名:
  • 手機:
  • Email:
  • 職業:

    會計師事務所

    記帳業

    公司財會人員

    國考考生

    其他:

  • 雜誌:

    月旦財稅實務釋評

請輸入驗證碼: 按一下重取驗證碼 (請區分大小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