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膝關節軟骨在成年後即失去修復及再生能力
文章發表:2018/11/23
編輯部
摘要
不同於硬骨,軟骨受損後可能永就無法痊癒再生,丹麥研究團隊透過追蹤碳-12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於膝關節軟骨內含量來推定生成時間後發現:人類可能僅餘成年前具備合成膠原蛋白的能力。如何讓膝蓋軟骨增生避免膝關節損傷退化仍有待研究。
壹、新訊快遞
膝關節損傷折磨許多運動員與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根據近來研究顯示,軟骨不像硬骨斷裂能夠復原,其可能永遠無法再生或痊癒。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Københavns Universitet)研究團隊追蹤碳-12放射性同位素「碳-14」於膝關節軟骨內的含量,以推定其生成時間後發現,一般來說,碳-14在生物體內常與碳-12維持固定比率,但生物體與二氧化碳的交互作用,會促使碳-14在生物體內含量隨大氣波動而變化。1950年代地面核彈試爆,導致空氣中碳-14含量急驟上升,而1963年明定條約禁止核子試爆後,氣中碳-14含量又急速下降,導致1950∼1963年之間新合成的膝關節軟骨組織成分分析結果,應表現出含有較高比率的碳-14之現象。
然而,透過科學家分析23位1935∼1997年間出生且年齡分布於18∼76歲受試者之軟骨膠原蛋白後發現,唯有當時在8∼13歲的受試對象具有碳-14升高狀況,顯示其可能僅於成年前具備合成膠原蛋白能力。過去研究也曾在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身上偵測到膠原蛋白合成增加的現象,且從而推測此為患者患處之自我修復機制所致。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則推翻了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患處的自我修復機制假設,意即成人即使於受力最大處的軟骨組織,也不會形成任何膠原蛋白增生之現象。
雖有諸多研究致力於試圖讓膝蓋軟骨增生,如注射幹細胞、放入健康軟骨薄片等,但至今仍未有成功案例,對此情形,專家、學者們目前提出的共識為執行膝蓋軟骨之良好保護與避免其損傷才是避免膝關節損傷與退化性關節炎之最佳方法。......(閱讀全文請參考月旦醫事法報告或月旦知識庫)
§全文刊登於月旦醫事法報告,第22期:疫苗的生命週期與規範管理:從研發到防疫
延伸閱讀
- 江鴻生、江清泉,關節軟骨損傷之修補,台灣醫學,13卷6期,2009年11月,585-592頁。
- 張至宏、陳佳君、林峰輝、劉華昌、方旭偉,幹細胞於關節軟骨組織工程之新進展,台灣醫學,13卷5期,2009年9月,488-494頁。
- 黃美月,富含血小板血漿在抗老回春的臨床應用,臺灣醫界雜誌,55卷7期,2012年7月,16-17頁。
- 陳思佳,打玻尿酸治老人關節退化,有效嗎?健保有付嗎?,醫改季刊,53期,2013年4月,4-5頁。
- 江鴻生,膝關節骨科醫學與微創手術,台灣醫學,19卷1期,2015年1月,30-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