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師助理制度簡介(全球瞭望)

文章發表:2023/11/15

陳怡君 編譯

壹、前 言

醫師助理稱為”Physician Assistant”或 ”Physician Associate”是美國自1960年代以來,為因應國內偏遠地區醫療人手不足,發展出輔助醫師的助理體制,同時,越南戰爭期間(1955~1975年),大量的醫護兵退役後回到美國本地,其具備的創傷與急救技能,大量充實了基層醫療的人力資源。位於北卡羅萊納州的杜克大學醫學院尤金史旦(Eugene A. Stead)教授建立了2年制的培訓計畫,為退役的醫療兵提供正式的教育途徑,以解決第一線醫療人員人手不足的問題。史旦教授以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快速訓練醫師的經驗,作為整個計畫的藍本。


有鑑於壽命延長、少子化以及聯邦對學士後學位的預算限制,美國醫療環境正面臨大幅度的轉變,至2021年,65歲以上人口已達到5500萬人,接近總人口的17%。美國醫學院學會預測直至2033年,美國將會出現5~14萬的醫師人力缺口,家庭醫師的短缺將會達到55000人。大眾開始意識到潛在的人手短缺,以醫師助理和專科護理師來填補醫師空缺的聲浪越來越高,在美國,醫師助理制度已行之有年並發展成熟,我們藉由認識其職務內容與教育訓練、回顧其歷史脈絡及政策發展,並參考病人作為被服務者的反饋,進一步認識其他國家施行該制度的情況,試著探討臺灣引進此制度的可能性。


貳、醫師助理教育、職務內容與就業概況

醫師助理制度成型於1965年,截至2021年,美國執業中的醫師助理約有125000人,超過七成為女性,平均年齡為38歲,有80%的醫師助理低於55歲,是醫療業中相對年輕的從業人員。不同於醫師必須經過4年預科及4年醫學院的博士班教育體系,學費約為25萬美元,醫師助理只需要有相應的碩士學位,一般是24~36個月的學程,平均學費相對僅需65,000美元,該碩士學程包含入門課程後的臨床實習課程,要在專業醫療人員監督下完成至少2000小時的臨床訓練,平均實習長度達52週。畢業後須通過認證考試(Physician Assistant National Certification Examination),並維持每2年至少100小時的持續教育時數,每隔6年就要重新認證。


醫師助理的一般工作型態為團體照護,多為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已具體提升了家醫科年長者慢性病照護的品質。醫師助理的職責是在醫師的監督下,詢問病史、進行理學檢查、診斷並治療疾病,也能安排進一步檢驗並解讀檢驗數據,還能在手術中協助醫師,更可以在診斷後開立處方簽。醫師助理的執業範圍取決於他們的教育程度、經驗以及輔助的醫師,根據州法或工作環境的差異,範圍也有所不同。醫師助理能夠協助醫師執行廣泛的診斷及治療行為,在基層醫療服務中,醫師助理主要與家庭醫師或全科醫師合作,而在部分偏遠地區,當醫師人手短缺時,醫師助理在法律許可下,能與合作醫師協商後,以半自主方式執業。


即便大多醫師助理的職業訓練集中在基層醫療,仍有三分之二的醫師助理受聘於非基層醫療的職位,外科、骨科及急診醫學都急需更多的醫師助理。醫師助理的就業取決於地點,36%就職於非都會區的醫學中心,同時,醫療機構的規模也會影響聘用醫師助理和專科護理人員的數量,一般來說,醫院規模越小,會有越多的醫師助理或護理人員。醫師助理和專科護理師也更傾向在非教學醫院的診所提供醫療服務,他們多數面對的病人為聯邦醫療補助計畫或孩童醫療保險的患者、未保醫療保險的患者,以及較年輕的族群。醫師助理與護理師作為國家醫療安全網一部分,有分析顯示,在非都市地區的小型醫療院所中的醫師助理和專科護理師,一般會有較高的學歷,以幫助那些在醫療需求上無法獲得滿足的人群。在一些醫療不足的地區,醫療服務大大仰賴於醫師助理及高階護理師,在這些地區,比起醫師,醫師助理及專科護理師著重提供以預防為重點的醫療服務,也服務較多沒有私人保險的族群。


約四分之一的醫師助理服務於單一專科,而大多數的醫師助理是服務於多專科的團體照護模式,除此之外,還有服務於單獨執業的醫師、醫院刀房、急診、住院部及門診部。


而以醫療糾紛的保險賠償金額及案件量來對比,醫師助理相較於醫師涉入較少的醫療糾紛,醫師助理只占了百分之一的醫療糾紛理賠報告。30份研究報告顯示,在相同的醫療照護品質下,病人對於醫師助理的滿意度比醫師來得高,而在另外25份研究中,病患對醫師助理的滿意度並未明顯低於醫師。退伍軍人事務部的研究顯示,由醫師、醫師助理或專科護理師照護的長期慢性病患者,無論病情的複雜度或照護的種類,其照護結果都是相似的。


在基層醫療服務中,醫師助理負責處理病人的主訴、追蹤治療及病人諮詢,由此大大減低醫師的行政負擔。有超過40份問卷、研究及政府調查顯示,醫師助理是相當節約成本的制度。不僅僅是節約醫療訴訟成本,醫師助理的薪水也比醫師低上許多,薪資差距最大的科別有心臟科、皮膚科、急診、神經科、心臟血管外科以及骨科。


研究預測,由於醫師助理教育體系的穩定擴張,到2035年,醫師助理的就業人數會增加到20萬人,相對而言,醫師增加的就業人數只有百分之一。但即便預測就業人數將會大幅增加,由於通貨膨脹以及市場需求增加,醫師助理的薪資將不減反增。市場需求的增加一方面來源於高齡化、醫界需要更多人手來提供老年醫療服務,另一方面由於聯邦政府對學士後學位的預算進行限制,導致醫師及外科醫師人數減少,兩相因素導致原本已人手不足的基層醫療雪上加霜,醫師助理的薪資也因此跟著水漲船高。


據統計,有一半醫師助理在其職業生涯中,至少轉換過一次專科,是否能夠轉換專科取決於其專業的可流動性、適應性以及專業特性。此外,需要臨床操作的專科可能因為醫師人手的短缺更能吸引醫師助理的投入,因為這些勞力密集的專科通常意味著高薪......

 

全文刊登於月旦醫事法報告,第81期:證據調查的藝術  訂閱優惠


月旦系列雜誌

月旦品評家



數位整合服務
產品服務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號7樓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