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醫事法報告 202211 (73期)

202211 (73期)

202211 (73期) 企劃導讀

食安法制下的民主與科學

自古民以食為天,舌尖對於食品良莠向來挑剔,加上國人生活水準與健康意識的提升,對於食品安全之重視更勝以往。從早期的不法添加物食品,到2018年的核食公投以及2021年的萊豬公投,食安議題從國內事件漸次擴展至國際貿易層級,而食品安全標準在不同國家間互有歧異,如何在國際交易往來日漸頻繁的今日,仍以全體民眾的健康作為食安政策擬定之優先顧念,應受關注,而成為本期企劃主軸。

基改食品於國內曾掀起不小食安波瀾,從早期對基改產品的安全疑慮,到現今對其造成生態污染與生物多樣性之危害等道德爭議,是否要求基改產品應透過產品標示之方法,揭露產品含基改成份或係由基改原物料所生產等管制,引發其是否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下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SPS協定)以及技術性貿易障礙協定(TBT協定)規範之爭議。張愷致老師於「基改標示涉及之WTO法律問題研析」文中有精闢之討論。

萊豬議題不僅是國內食品安全標準如何設定的問題,也牽動國際貿易的敏感神經,因國與國之間若存在相異標準,將提高貨物進出口成本,此時可能會形成貿易障礙而引起訴訟紛爭。張南薰老師於「WTO/SPS協定下之國際標準與食安管制權關係—以我國萊豬政策為例」文中,就食安國際標準的制度,以及該標準有無約束WTO各會員國的效力?以及對於國民健康之管制權,是否應受CODEX國際標準所限制?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間如何調和?提出精彩的說明與看法。

使用農藥於提昇農產品產量,似為必要之惡,但農產上之農藥殘留對人體與環境之危害卻是不容忽視。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除草劑活性成分嘉磷塞(Glyphosate)列為2A級致癌物,而臺灣排名用量第一名的除草劑就是嘉磷塞。林昱梅老師於「從嘉磷塞爭議探討農藥風險評估資訊透明與公民參與」文中,參考歐盟公民倡議之經驗,主張政府應致力於風險評估資訊之透明化,藉由資訊公開,使國民在風險評估階段有參與並表達意見之機會,並認為線上公民意見參與平台有助於理性溝通。

數位整合服務
產品服務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號7樓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