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醫病關係之崩解(一)(全球瞭望)

文章發表:2022/02/07

謝宛婷 編譯

壹、引言

Google曾被描述為健康、性和政治的數位三位一體,網路和Google上最常見的搜尋是健康或情色相關的題材。2019年,在Google上每14次搜尋中就有一次與健康問題有關,每分鐘有7萬次這樣的搜尋,然而,可能有一些特殊的因素促使人們造訪線上健康網站。以2019年發表的一項美國研究為例,有15%的病人在急診就醫前七天會上網搜尋健康相關議題,遠多於標準值6%。搜尋時,56%關於症狀,53%查詢醫療院所資訊,23%與疾病的治療或處置有關。在前往急診就診當週,使用Google者有53%搜尋了與主訴直接相關的內容。相似地,在2018年一項澳洲研究中,49%的病人反應經常性的在網路上搜尋健康資訊,34.8%的病人在急診就診前曾搜尋過當前的健康狀態,這促使作者得出結論:「搜尋對醫病互動有正向的影響,不太可能降低遵醫囑性」。

已有諸多文章探討在侵權法和相關規範領域,醫病關係的動態變化已從父權轉向病人自主決策,但情境仍在持續發展且需要更進一步的細節分析,以考量病人在當代環境中利用的資訊品質和來源。更好與更充分的醫療資訊揭露義務對病人主體價值的彰顯是其中的一部分變化。這改變了醫生及病人的思維,也包括後來所認知到的一項事實,臨床上不只病人要嚴謹的做出臨床決策,更為此他們需要被告知相關資訊。

然而,另一種動態深刻地侵入了醫病關係:網路上無所不在可取得與被採用的資訊。這導致許多面向的影響,有一大部分影響到醫生和病人的期望。它讓技術資訊的擁有者和分配者與具依賴性的病人之間的關係產生真正的崩解,並發生永久的改變。

醫病關係線上民主化的另一個副產物是指病人運用網路進行批判、評價甚至攻擊,毫無根據地傷害甚至破壞醫療從業人員之專業聲譽的能力。這引發了一種充滿爭議的新現象:醫生對病人、與病人相關的人、以及其他對其作為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地位有不利影響之人採取法律行動。這類訴訟一般以誹謗為名,並且,有時還伴隨著申請禁止令,用以禁止正在進行的損害性主張和指控的發表。

另一方面,醫生在網路聊天室、部落格和社交媒體上未經審查和不適當地表達觀點,這促使專業紀律審查以進行限制,避免醫學專業威信受損。本文探討了當代因網路上的發表而導致醫病關係受到的一系列破壞,特別針對法律如何回應網路環境的動態變化,以及在這些法律如何被病人和健康照護提供者採用.....

全文刊登於月旦醫事法報告,第54期:後疫情時代的新局勢  訂閱優惠


月旦系列雜誌

月旦知識庫

月旦品評家



數位整合服務
產品服務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號7樓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