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5/01/24
遠距醫療(telemedicine)已是全球醫療衛生發展重要一環,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並於2022年發布「綜合遠距醫療實施指南」(Consolidated Telem
2024/11/13
本件交通事故肇事者(被告Y1)行駛車輛時未注意前方,導致車輛衝向對向車道後與被害者A(當時63歲)的車輛正面相撞,A遭受頸部挫傷、頭胸部撞擊等重傷,入院B、C兩醫院接受治療,於住院期間不幸再發生消化道出血,並疑因延誤治療
2024/11/01
以人權為重點來處理醫療衛生議題的方法現已得到廣泛的認可,但有個醫療法的特定面向卻經常迴避人權焦點:醫療疏失。當診斷和治療的注意義務仍受傳統侵權法管轄時,依據博拉姆標準(Bolam test)(或甚至更細化的準則),這代表
2024/09/09
原告X為患者A(死亡時85歲)的繼承人,主張因被告醫院未能及早發現A的大腸癌,又怠於對癌症的追蹤觀察,延誤治療導致A因大腸癌轉移至肝臟死亡,以醫院負責人Y為被告,提出基於診療契約不履行的損害賠償訴訟
2024/08/21
患者A罹患末期肝癌且有腎上腺轉移,於2004年間入院被告Y國立大學醫院接受治療,在接受灌注化學治療(下稱化療)等治療後,最終接受腫瘤射頻燒灼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因術後併發出血死
2024/06/24
本文探討的案例是一名64歲的女性患者,該名患者自青少年時期起長年患有慢性憂鬱症,同時經診斷尚有人格障礙。多年來該名病患透過精神科醫生進行門診治療,經常是多種治療方式但均失敗,然而該精神科醫生拒絕參與該名患者的安樂死申請程
2024/05/15
在臺灣,再生醫療(regenerative medicine)的法制化可謂一波三折。從2018年衛生福利部(下稱衛福部)在醫療法第62條第2項授權制定「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下稱特管辦法)中,
2024/04/22
我國自2000年6月7日起施行「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後又於2019年1月6日起施行「病人自主權利法」,兩部法律均是以病人自主、保障善終權益為核心,特別針對「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或予以終止或撤除」或「終止、撤除或不施
2024/04/10
如前所述,最低限度核心義務並沒有受到普遍歡迎。例如,南非國內法拒絕遵循最低限度核心方法論。相反地,它採用了一般合理性標準。有些人可能會反對,認為即便挽救生命的緊急治療權構成最低限度核心義務
2023/12/20
在20和21世紀,疫苗在推動醫學治療上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正如法拉爾爵士(Sir Jeremy Farrer)迄今為止全球對科學和健康態度的最大規模研究中所觀察到的,疫苗「是我們最強大的公共衛生工具」。


月旦品評家

月旦品評家



數位整合服務
產品服務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號7樓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