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2/07/04
不只是防疫能力,科技及應用的限制也在此波疫情中被重新定位,衛生福利部也因此在2020年2月10日和2月19日分別發布函釋,表示居家隔離與檢疫者,得依醫師法第11條及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的急迫情形進行診察、開給方劑,已邁出遠距
2022/05/09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準和科技發展不斷地提高,患者對醫療品質和服務的要求也不斷地提升,越來越多的患者希望在得到有效治療的同時,能夠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同時,患者對於疾病治療的期望值亦與日俱增,一旦未能達到預期的結果便會使患者
2021/04/29
藥品在研發過程中須經過動物試驗與人體臨床試驗證明其療效與安全性,並經政府主管機關審查核准後,始能獲得上市許可。經過這些多重把關,病人在用藥的利益應已遠大於用藥的風險,惟醫療科技有其極限,病人自身特殊體質更可能引發事前難以
2019/06/10
2018年11月,由深圳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領導的中國團隊聲稱,他們使用基因編緝工具CRISPR從人類胚胎中刪除了CCR5基因,以使這些胚胎具備對愛滋病毒的免疫力(HIV需要CCR5基因才能進入人體血球細胞),並誕生了一對
2019/06/03
近年由於大型共享醫療數據資料及醫療研究的世界正在迅速發展,科技發達更提供多樣的便利性,不僅改善了醫療體系,同時也提供了個別的護理計畫。
2019/03/15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研究人員找到許多生物標誌(Biomarker)疾病間的關係,範疇從常見慢性疾病到侵略性癌症都有重大突破,希望能早期偵測出異常也能對症治療,因此各類疾病的檢驗工具不斷推陳出新,各家健檢套裝從數千到數十萬
2019/03/04
在一個現代化社會中,往往因新的科技即使對社會整體有益處而被引入,但也可能會對社會成員帶來不確定的風險。美國亞特蘭大城,喬治亞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悄悄更新發布了一份流行疫苗可能的副作用清單,其中使接種者頭髮灰白和加
2019/01/30
傳統的幹細胞培養僅能在培養皿中形成平面的細胞層,如今在適當操作下可將幹細胞培養成具3D結構的精緻組織。結合生醫科技與工程技術,「類器官」(organoids)與「器官晶片」(organs-on-chips, OOC)使用
2018/04/23
每年於華盛頓特區舉辦的醫療保健及數據研討會(Health Datapalooza),聚集了各式醫療服務機構、新創公司、政府機關及科技人士。在今年的研討會中,學者
2018/02/14
在基因科技發達的未來,人類或許可以免於病痛折磨,因為基因治療可以對症下藥,從基因層次扭轉疾病的機轉;各式農作物與畜產或許會更加豐美,因為基因改造技術可以從基因層次隨心所欲改造動植物;將基因科技應用在


月旦品評家

月旦品評家



數位整合服務
產品服務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號7樓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