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版單位:元照出版公司
月旦醫事法報告 202503 (101期)
202503 (101期)
- 企劃導讀
- 同婚之後,平權之前:人工生殖法修法淺論【本期企劃】 After Same-Sex Marriage, Before Full Equality: A Brief Discussion on Amending the Assisted Reproduction Act
- 意定雙親原則下的代孕架構【本期企劃】 Surrogacy Framework Under the Principle of Intended Parents
- 代孕制度下之親子關係認定:以子女最佳利益為中心【本期企劃】 Surrogacy and Children’s Identity: Eye’s from Children’s Perspective
- 穿戴裝置醫療認定之界限──COMGO案:醫療器材之認定標準與間接故意之判斷難題【學習式判解評析】 The Limit of Indentification of Wearable Devices as Medical Treatment: The Case COMGO—— Th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Devices and the Difficulty in Judging Dolus Indirectus
- 穿戴裝置醫療認定之界限──COMGO案:如何判斷是否屬於醫療器材【學習式判解評析】 The Limit of Indentification of Wearable Devices as Medical Treatment: The Case COMGO——How to Categorize an Item into Medical Devices
- 成人保護法制——遊走於意思能力、心理健康和社會照護法與實務之間的邊界(一)【全球瞭望】 Adult Safeguarding Legislation: Navigating the Borderlands between Mental Capacity,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Care Law and Practice(I)
- 從英國判決看英國代孕及跨國商業代孕之合法性【寰宇醫事裁判】 Whittington Hospital NHS Trust (Appellant) v XX (Respondent) [2020] UKSC 14
- 單身女性凍卵的倫理法律分析與對策建議【月旦時論】 Ethical and Legal Analysis with Countermeasures Suggestions on Egg Freezing for Single Women
- 醫療刑事訴訟之舉證責任【醫事法學教室】 Burden of Proof in Medical Criminal Litigation
- 日本推動醫療機構淨零排放的現況與法制趨勢【醫法新論】 Japan’s Current Status and Legal Trends in Promoting Net-Zero Emission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 判決快遞【判決快遞】
202503 (101期) 企劃導讀
代孕政策與人工生殖法制之再省思
以代理孕母繁衍後代之方式雖已存在,但其適法性爭議,因遲未能凝聚社會共識而未消弭,始終被排除於人工生殖法規範適用之外,相關立法屢遭擱置而延宕至今。但於釋字第748號解釋正面承認多元性別者的親密關係後,代孕復成為不得不予正視之議題。衛生福利部於2024年5月14日,公告修正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增列代理孕母制度,且該法適用對象將擴大及於同婚與單身女性等族群;然經公聽會與多方討論後,代孕政策仍有正反不同意見,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考量代孕議題涉及複雜權益關係,故草案中之爭議條文擬脫鉤處理。值此修法時機,本期遂以人工生殖法制之修正作為企劃主題,進行解析。
鄧筑媛執行長於「同婚之後,平權之前:人工生殖法修法淺論」文中,探討台灣釋字第748號解釋正面承認多元性別讓同性婚姻合法化後,人工生殖法修法的必要性與挑戰,指出在後同婚時代的生殖平權,主要可以分成三個修法的方向:開放單身女性使用、女同志配偶的使用,以及不分性傾向的代理孕母制度合法化。文中並針對三個修法方向所開啟的討論、面對的挑戰娓娓道來,並提出分析及建議。
代理孕母除適法性的爭議外,另一項須慎重處理的重要議題是:代孕所衍生之親子關係應如何認定?於目前承認代孕制度合法性的國家,也各有其不同之立法政策。我國民法親屬編與現行人工生殖法所固守之「生母恆定」原則,在社會思潮變動的平權世代脈絡下,如何面對代孕親子議題,頗費思量。衛生福利部於2024年5月14日預告修正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第33條第1項,為確保代孕子女身分關係之穩定性,並考量代孕生殖之目的,以及代孕子女至少與委託配偶一方有血緣關係,而與代理孕母無血緣關係,因此,基於保護所生子女及本於誠信原則,即果斷地規定「代理孕母之代孕生殖胎兒自出生時起,『視為』委託配偶之婚生子女」,就此立法例,陳重陽老師從「意定雙親」(intended parents)原則,而郭書琴老師從「計畫親職」(planned parenthood)觀點切入,分別於「意定雙親原則下的代孕架構」與「代孕制度下之親子關係認定:以子女最佳利益為中心」二文,以子女最佳利益為核心,對草案之規定進行評析,並均肯認此立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