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佈日期:2016/03/03 |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立法院三讀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明訂任何人都不得公開或揭露性侵害被害人姓名及可辨識身分的資訊,違者最高可處新臺幣10萬元的罰鍰。而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也不得報導或記載有性侵害被害人的姓名或其他足資辨別身分之資訊,但經有行為能力之被害人同意、檢察官或法院依法認為有必要者,則不在此限,違者可處6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罰鍰。 此一修正案通過,乃為鑑於科技進步、網路生活化,為避免性侵害被害人遭肉搜或遭不當網路留言或複製媒體報導所傷,明文規定禁止公開揭露被害人姓名等資訊。現代社會資訊傳遞的廣度與速度都與以往不同,若於容易快速傳播的管道中,公開被害人的資訊,將使被害人受到二次傷害,並影響其隱私及名譽等情事,因此本次修法乃因應時代變遷而作出規範。 【關鍵字】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被害人保護 【必讀文獻】 1.二○一一年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新修正與強制治療之闡述/陳慈幸 http://lawdata.com.tw/tw/detail.aspx?no=74084 2.刑事司法上被害人保護及其與犯罪人關係一個批判的省思/王正嘉 http://lawdata.com.tw/tw/detail.aspx?no=3653 3.犯罪被害人保護政策之回顧與展望/許福生 http://lawdata.com.tw/tw/detail.aspx?no=31571 4.從日本法看犯罪被害人保護--日本犯罪被害保護重要論點歸納與觀察/陳慈幸 http://lawdata.com.tw/tw/detail.aspx?no=31572 5.論犯罪被害人在受刑人處遇中的角色/謝如媛 http://lawdata.com.tw/tw/detail.aspx?no=15164 【相關書籍】 1.新聞刑法1/陳子平 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4832&bkid_1=&KindID3=&KindID4= 2.犯罪與刑事政策學/許福生 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4997&bkid_1=&KindID3=&KindID4= 【相關影音】 1.刑事訴訟程序中被害人之角色再定位與程序影響評估/尤伯祥 http://www.angle.com.tw/media/ListDetail.aspx?iS=25549&iM=32003&iC=7050 2.刑事訴訟程序中被害人之角色再定位與程序影響評估-日本法之觀點/陳運財 http://www.angle.com.tw/media/ListDetail.aspx?iS=25545&iM=31999&iC=705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