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剛要進事務所或是已經離職的賣肝人還覺得五月幫客戶報完稅報到第三季季報核閱前還是所謂事務所的淡季,大家依然悠哉的放假或是準備收心等待第三季季報核閱及年報查核的到來,或許現在事務所忙季已經一步步的將淡季吞噬,讓各位賣肝人越來越吃不消了。
審計準則公報改革對查核影響
一般公認審計準則公報(Generally accepted auditing standards)至今已經超過七十幾號公報了,還記得小威爾森在念書的時候也才五十幾號公報,而審計公報從原本的查核導向漸漸地演變成風險導向,意謂著或許查核前之查核規劃比查核時的查核程序更來的重要,此改變的原意本就覺得執行查核工作的各位賣肝人若能做好事前查核規劃,對受查者及其環境的了解充足,即可知道受查者本年度風險落在哪個交易、科目或揭露,並針對此風險設計更貼近更有效的查核程序因應高風險之項目;低風險的交易、科目或揭露即可利用分析比較或查詢管理階層或執行較簡單之查核程序來因應低風險之項目。綜合上述,小威爾森認為查核本因就公司將查核團隊及資源用在高風險的項目中,而並非將資源平均分散在各地,正所謂殺雞焉用牛刀。
風險導向對會計師的影響
然而,風險如何被辨認?並非賣肝人睡一覺起來打開電腦,電腦就會跟你說風險在哪裡。所以事務所的賣肝人五月稅報結束後到年底查核前一定都沒閒著甚至比忙季還崩潰的事情-查核規劃(辨認公司不實表達較高的風險),而查核規劃大至受查客戶產業及大環境變動,小至受查者供應商及顧客是否有重大異常變動,而變動是否存有重大不時表達風險…等等。各位讀者試想,是否有聽說過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的會計人,會計學的好,經濟及統計一定沒有很好….可想而知要各位賣肝人在原本可以悠哉的日子變成一大堆總個體經濟環境分析及受查者各類重大變動統計分析對我們來說是有多”藍瘦香菇”的吧?
會計師的社會價值
審計公報改革由查核導向(年底執行證實性查核程序較多)變成風險導向(查核前了解受查者環境與重大變動並辨認高風險項目)政策上小威爾森舉雙手贊成,畢竟事務所忙季有許多事情需要各位解決,若加強期中查核規劃就可以使期末查核更有效率亦可特別針對高風險項目加強證實查核程序,正所謂:「風險之所在,查核之所在」,如此會計師查核風險亦會大大降低;管理階層更能掌握公司財務資訊變動;投資大眾使用會計師查核後財務報表資訊正確性增加做出更精準的決策,這就是你我在事務所工作的存在價值及社會責任。
但在經濟跟統計都不行的會計人,查核規劃必須要下足功夫了解各產業變動及關心財經時事,才有辦法從受查者像山一樣的帳務中,找出每間公司存在的風險項目,並針對風險執行有效的查核程序收集有效證據來證明財務報表的合理確信。所以是不是也要跟著小威爾森一天一財經時事新聞了呢?
下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