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悶熱蚊蟲出沒 登革熱疫情又再攀升
文章發表:2019/08/05
郭玟婷
今年氣候已入夏,繼2018年全台登革熱本土病例疫情侵犯到中北部後,國內衛生防疫機關無不如臨大敵。2019年國內第一例本土登革熱於2月份在高雄市發現,1月9日同樣於高雄出現第一例境外移入的登革熱病例。
登革熱主要由攜帶登革熱病毒的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叮咬人類後進行傳染,登革熱病毒分為Ⅰ、Ⅱ、Ⅲ、Ⅳ四種血清型別,而每一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
由於登革熱由病媒蚊叮咬後傳染,因此適合病媒蚊生長繁殖的熱帶地區,潮濕溫暖的氣候形態就形成孕育病媒蚊的最佳環境,但是近年來由於溫室效應,全球氣候皆有暖化傾向,這也使得登革熱有逐漸朝亞熱帶地區發展的情形。
登革熱的典型臨床症狀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則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然而,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的症狀,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20%以上。
登革熱所引發的肌肉疼痛猶如穿筋斷骨般疼痛,因此又稱斷骨熱,目前的醫療技術只能採取支持療法,並沒有其他有效的藥物可治療。幸運的是全球首支登革熱疫苗在2015年由賽諾菲藥廠研發的Dengvaxia® (CYD-TDV),屬四價活性減毒疫苗,適用年齡為9歲到45歲的兒童及成人,目前已在墨西哥、菲律賓、印尼、泰國及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核准上市,台灣尚未核准。
防治登革熱需要社區總動員,除了噴灑藥物,還需民眾發揮公德心傾倒廢棄容器積水,杜絕蚊蟲滋生才能落實登革熱防疫。
資料來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