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新希望──子宮移植的挑戰與潛在風險

文章發表:2016/08/19

郭玟婷

壹、議題概要*

2014年10月第一例子宮移植後產下的健康嬰兒在瑞典誕生,這個成功案例是罕見的活體移植,由母親本人同意將子宮捐贈給自己的女兒。而2016年3月在美國執行的死體子宮移植就沒有這麼順利了,術後2天就因嚴重的排斥與併發症,迫使醫療團隊移除植入的子宮。

目前美國同意在醫療倫理組織——人體試驗委員會(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IRB)監督下以一批死體捐贈子宮進行移植,但是子宮移植的手術過程非常複雜且耗費時間,不僅費用昂貴同時還有很高的移植失敗率。即使存在這麼高的風險,只要一個能擁有懷孕生產的機會,子宮移植仍然是不孕婦女的新希望。

貳、討論與分析

事實上,有許多女性深受不孕所苦,人工生殖技術雖然不斷發展,但是仍有女性必須透過卵子捐贈或代理孕母來達到生子夢想。依據臺灣人工生殖法明定,精子與卵子捐贈是合法的,而且在合格的生殖醫療機構中,會補助卵子捐贈者相當的營養費用,代理孕母部份則是未做規範。美國因各州政府立法不同,多數州政府同意精卵可以合法捐贈,唯獨僅少數州政府同意有價合法代理孕母。全球多數國家是禁止代理孕母存在的,然而即使代理孕母有許多金錢及法律爭議,仍然有渴望生子的女性不斷尋覓其他可能找到代理孕母的管道,因此瑞典子宮移植成功生下嬰兒的案例為許多人點亮另一個新方向。

卵子捐贈只能用在帶有缺陷基因,或已知卵子異常之不孕症婦女,可藉由捐卵者的基本資料得知身高、體重、髮色及膚色等生理狀況來選擇卵子,由生殖醫學專業人員以人工技術授精後,再由醫師將胚胎植入子宮內。此種方式對於先天無子宮症患者,或是子宮壁異常導致胚胎附著狀況不良者就不適用。

而代理孕母除了多數國家法令禁止外,其實最為人爭議便是金錢糾紛問題,且代理孕母在孕期的飲食、生活習慣與日常作息等與胎兒健康發育密切相關的事件,委託者無法完全干涉並控制,雙方很難取得彼此相互信任。也有許多跨國尋找代理孕母的委託者,代理孕母大多來自較為貧窮的國家,當代理孕母所處的衛生條件與醫療環境都有疑慮時,可能因生產過程或其他不可逆因素而致產出非預期之不健康胎兒,往往無法以法律途徑解決時,不只委託者與代理孕母間可能紛爭糾葛,不正常胎兒的處置就變得相當棘手。

子宮移植的最大重點便是讓受贈者得以重新擁有生殖能力,由於女性生殖系統的構造非常精密,因此需要具有血液完整供應的異體移植物(vascularized composite allografts, VCAs)與受贈者身上大小動靜脈一一接合,藉以恢復移植物的血氧供應,重新啟動子宮功能。由於需接合的血管繁多,因此子宮移植手術即使是由頂尖團隊進行,也至少需要花費9小時以上,而手術時間越長,同時意味著手術風險越高,整個子宮移植手術需要完整醫療團隊及術後照護,費用也比其他器官移植來得昂貴許多,但由於實際執行案例很少,醫療操作技術有熟練度問題,失敗率可能也較高。

而同樣地,子宮移植也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預防人體免疫機能辨識移植器官為外來物而進行攻擊,即使受贈者成功受孕後,整個懷孕期間仍須繼續服用免疫抑制劑,然而對於子宮移植後順利懷孕者,免疫抑制劑對胎兒究竟有無影響,但是由於可追蹤的樣本實在太少,目前無從得知。

和其他器官移植背景困難點相同,子宮移植也有器官來源取得不易的問題,2014年全球首例子宮移植成功個案為瑞典1名先天性無子宮症患者,經由人工生殖技術冷凍11個胚胎,再由其61歲母親進行活體子宮捐贈移植,1年後成功懷孕並產下1名健康嬰兒1,2016年美國子宮移植來源則是死體器官,總共有10名受贈者進行這項移植計畫,手術成功的話預計移植後1年植入胚胎,胎兒採剖腹產,移植子宮兩胎生產後就必須移除,但由於美國首例移植者發生疑似移植物感染之嚴重併發症,手術宣告失敗2

關於子宮取得來源,在活體部份若是由親近如家屬、朋友捐贈,可能比較不會延伸出關於金錢或其他爭議,但子宮移植必須剖腹進行全子宮切除術,且術後相關後遺症如影響膀胱功能、性交障礙或骨盆腔沾黏等,即使對年輕捐贈者來說也是一項吃力的手術,更何況是年長女性。而若是由死體捐贈子宮,就有可能需要取得家屬同意甚至是金錢補償部分,因為移植醫療技術發展的問題,子宮一向不是器官捐贈的常見名單。另外,子宮移植在神經接合部分有其困難性,因此子宮移植者在孕期可能無法感受到胎動,也許母親喪失的是對於懷孕中與胎兒的連結感動,因此醫療人員更必須頻繁仔細對胎兒活動做監測。

一旦子宮移植並有效生產的成功案例增加,也許就能徹底解決人類不孕症問題,甚至男性懷孕這件事也不會再是空談,只要未來子宮移植技術成熟。在抨擊神聖不可侵犯的女性生育天賦遭到邪惡科學污染時,更應該要關注的是當器官移植技術越來越精進,有更多器官能夠有效被利用而賦與人類新生,如何獲得更多器官來為病人「更換不好的零件」,以及逐漸浮上檯面的非法器官買賣問題,都是迫在眉睫等待解決。

參、延伸閱讀

  1. 陳思原、楊友仕,人工生殖科技之現況及未來,臺灣醫學,17卷6期,2013年11月,618-624頁。
  2. 劉俐君、武國璋,人工生殖技術的進展,臺灣醫界雜誌,54卷11期,2011年11月,16-18頁。

註釋

  • John A. Robertson, Uterus Transplants: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OUPBOLG, 21/03/2016, http://blog.oup.com/2016/03/uterus-transplant-challenges-potential/ 返回內文
  1. James Gallagher, First Womb-Transplant Baby Born, BBC News, Oct 4, 2014, http://www.bbc.com/news/health-29485996 返回內文
  2. Mahita Gajanan, America’s First Uterus Transplant May Have Failed But Surgery Still Offers Hope, Theguardian News, Mar. 11, 2016, http:// 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16/mar/11/first-uterus-transplant-failed-amazing-technology-ivf-fertility 返回內文


月旦系列雜誌

月旦知識庫

月旦品評家



數位整合服務
產品服務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號7樓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