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有猛虎,在細嗅薔薇──論醫患關係工作中的理性與感性(醫學人文)

文章發表:2022/07/11

樊榮、萬曉君

年少時十分喜歡英國詩人Siegfried Sassoon的詩。他那首《於我、過去、現在及未來》(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 Meet)中的這句“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將這句話翻譯為:「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在不知愁滋味的時光裡,認認真真的把這句詩抄在隨筆裡,但未能體會其中的深意。而今早生華髮,翻出當年的隨筆,卻突覺與現在的心境十分契合。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隻猛虎,但虎穴之外仍有薔薇叢生。猛虎的陽剛也可以和薔薇的陰柔和諧一體,不論是心硬如磐石或豪邁瀟灑理智冷血之人,總有一份清淡溫暖安然藏於心中,依然會有魅力的花朵綻放。有很多看似矛盾的兩方面,卻能夠有機地統一在一個整體之中,正所謂「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也正如這猛虎薔薇、風雨彩虹。


醫院的工作也是如此。每天經歷著悲歡離合、人情冷暖,見過最悲慘的人生,收過最真誠的感恩,直面過最黑暗的人性,體驗過最深情的堅守。一方面應生死看淡,避免過強的代入感,保持理性;另一方面要醫患共情,心懷樸素的同理心,保持感性。看似格格不入,又不可偏廢。當今社會中,存在過於強調理性而忽視感性的趨勢,此種趨勢暗暗存在隱憂。尤其是在醫患關係工作中,理性和感性的矛盾則更加凸顯,二者應實現矛盾統一,不可偏廢。面對醫療糾紛中悲痛憤怒的患者,究竟應「心有猛虎」──理性依法依規維護雙方合法權益,還是應「細嗅薔薇」──感性溝通協調及時化解醫患矛盾。其中「度」的拿捏最能見醫患工作的真功夫。


壹、感性與法律、倫理、道德之間的關係

在醫患工作中,照常理解,理性通常與法律為伍,而感性通常與道德相伴。但在實踐中,仍有倫理介乎二者之間。法律、倫理及道德三者之間的關係,可以被理解為:「法律是理性的倫理,倫理是感性的法律」、「倫理是理性的道德,道德是感性的倫理」、「法律是普世化的道德,道德是理想化的法律」。


貳、價值與束縛

理性是看待世界的認知能力,強調的是邏輯思維的方法。它與哲學、科學高度相關。西方近代的唯理論哲學認為:理性是知識的來源,只有理性才是可信賴的。在法治社會中,作為一名理性人是社會的需要。這個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各種撩撥感性人心弦的事情,醫院每天都在上演各種悲喜劇,如果沒有理性,人們就會一直沉浸在情緒中,無法對遇到的問題有正確的思考和判斷。因此,做一名理性人也是自身的需要。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做一個絕對理性的人呢?


剛開始在醫院做醫患關係工作的時候,很自豪的一件事情,就是用運用理性和法律法規來思考和解決所有的問題。「理性是感性的高級階段」,理性指導我們的工作,指引我們在各式各樣的問題中去實現盡可能的公平公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筆者都在努力用理性思維方式去分析思考,用法律條文和規章制度去為患者解釋說明,並且樂此不疲。但結果是現實投訴接待中,一次又一次的不歡而散、無疾而終,狠狠地給了筆者失敗的教訓。


與此同時,筆者自己也非常痛苦。因為胸腔中那顆蠢蠢欲動、悲天憫人的心,一直被緊緊地束縛著。理性的思維總是讓自己去說服自己的心,不可以動心、不可以可憐、不可以妥協,必須依法依規堅持原則。那個會因病人窮困放棄治療而難過失眠、會為被病人誤解傷害的醫生痛哭流涕、會偷偷給患者小朋友塞棒棒糖、「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自己,仿佛在肉心之外裹上了一層厚厚的鎧甲,成為了一副鐵石心腸。但這樣的堅持,從結局上看,無論是醫院或患者,都沒有得到應有的益處。因此,漸漸地意識到,純粹理性意味著緊密束縛,它忽略了人作為矛盾主體的特殊性,忽視了人際關係交往中規則關係之外不可或缺的情感關係.....


全文刊登於月旦醫事法報告,第50期:綢繆未雨時──論人身保險之核保與理賠範圍  訂閱優惠


月旦系列雜誌

月旦知識庫

月旦品評家



數位整合服務
產品服務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號7樓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