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溝通中的太極文化與中醫疾病觀(醫學人文)

文章發表:2022/07/18

陳妍

現代醫學對身體、疾病、生死的思考已深深嵌入我們的文化之中,和法律、宗教一樣,不斷產生出新的交流意義。換言之,醫學和醫療科技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至關重要。中國民族文化是東方文化的典型代表,而太極文化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太極」二字出自《易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這裡的「太極」闡明的是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老子在《道德經》中形象地將之形容為「兮惚兮,其中有物」。


「太極」文化內涵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天人合一」的理念。所謂「天」並非指神靈主宰,而是指「自然」客觀存在。萬物同源,人與自然本質上是相通共融的,兩者存在著可以相互感應的因數,所以一切人事只有順乎自然規律(即「道」),就能較好地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及人自身的和諧。傳統的中醫疾病觀,認為疾病就是機體與環境和機體自身對立統一的關係遭到破壞,即人自身的和諧被打破了。這一觀點與太極文化不謀而合。


中醫認為機體內外環境是統一的整體,局部病變和整體聯繫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同時,中醫疾病觀尤為強調環境、社會因素對健康與疾病的影響,認為天人合一、萬物一體,它以時—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整體觀為指導思想。從中醫角度看,疾病是人體陰陽失衡及五臟六腑功能失調的心身狀態,故中醫疾病觀的形成是多學科交融發展的產物,蘊含整體觀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宋代陳無擇在《三因極—病證方論‧三因論》中指出:「六淫,天之常氣,冒之則先自經絡流入,內合於臟腑,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動之則先自臟腑鬱發,外形於肢體,為內所因。其他如飲食饑飽,叫呼傷氣,盡神度量,疲極筋力,陰陽違逆,乃至虎狼毒蟲,金瘡踒折,疰忤附著,畏壓溺等,有背常理,為不內外因。」可見,中國傳統中醫疾病觀對病因病機的認識實際上是對患者患病前後身心狀態、體質情況,以及當時自然、社會環境的考察等各方面資訊綜合分析的結果。在臨床工作中,如何就上述綜合分析結果與患者在診療過程進行深入溝通是需要技巧的.....


全文刊登於月旦醫事法報告,第51期:論健保卡個人資料之管理與運用  訂閱優惠


月旦系列雜誌

月旦知識庫

月旦品評家



數位整合服務
產品服務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號7樓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