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單位:元照出版公司
月旦醫事法報告 202205 (67期)
202205 (67期)
- 從基本權的衝突探討疫苗護照之實施【本期企劃】 Discuss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ccine Passport from the Conflict of Fundamental Rights
- 疫苗強制與宗教豁免──淺析疫情下美國社會的法政策挑戰【本期企劃】 Religious Exemptions of Vaccine Mandates: A Short Analysis of Legal and Political Challenges of American Society amidst the COVID-19 Pandemic
- 疫情期間雇主強制受僱者接種疫苗所引起之勞動法爭議──美國之經驗【本期企劃】 Labor Disputes Arising from Mandatory Vaccination in the Workplac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Lesson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 臺灣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與COVID-19疫苗【本期企劃】 Vaccine Injury Compensation Program and COVID-19 Vaccines in Taiwan
- 鴉片中毒案:新興醫療領域司法實務的再認識與再深化【學習式判解評析】 The Case of Poisoning of Opium: Re-Recognition and Re-Deepening of Judicial Practice about Newly Developed Medical Filed
- 鴉片中毒案:行為、侵害與相當因果關係【學習式判解評析】 The Case of Poisoning of Opium: Deed, Infringement and Adequacy
- 行動健康應用程式:破壞性創新、管制和信任──相互平衡之必須 (二)【全球瞭望】 mHealth Apps: Disruptive Innovation, Regulation, and Trust-A Need for Balance (II)
- 美國勞工強制接種COVID-19疫苗案(一)【寰宇醫事裁判】 Mandatory Covid-19 Vaccination for U.S. Labors: Case I
- 疫苗緊急使用授權與預防接種受害救濟之問題【月旦時論】 The Issues of the Authorization for Emergency Use of Vaccines and Relief for Victims of Vaccination
- 精神障礙及其他心智缺陷者的就審能力與司法精神鑑定(一)【實務講座】 Forensic Psychiatric Examination for Competency to Stand Trial of the Mentally Disabled Individuals (I)
- 毒性皮膚壞死症候群案判決之評析:以告知後同意與醫療行為過失為重心【醫法新論】 An Analysis of the Case of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 Focusing on Informed Consent Doctrine and Medical Negligence
- 判決快遞【判決快遞】
202205 (67期) 企劃導讀
揠「苗」助長?——懸而未決的接種疫苗爭議
在肆虐兩年多的新冠疫情下,隨著Omicron的超強傳播力,臺灣防疫政策自2022年4月起進入嶄新的階段,陣地雖從公衛端轉向醫療端,但疫苗打好打滿仍成為臺灣社會與病毒共存的先決要件。然而,疫苗相關政策的陸續推出,不免衍生諸多爭議,本期企劃即以疫苗為專題,探討接種疫苗當以權利論抑或義務論,其公衛倫理與反智文化之切入點為何,疫苗護照(通行證)與勞工接種疫苗之政策,其背後是否隱含強制施打的目的,以及接種疫苗後,其損失補償該如何立論等議題。
於各國推行疫苗護照措施的浪潮下,為與世界接軌,臺灣也不能倖免,陳正根老師於「從基本權的衝突探討疫苗護照之實施」文中,簡要說明與疫苗護照交錯之基本權,並認為疫苗護照涉及健康權與資訊自主權的衝突,立法者一方面應給予衛生主管機關實施之法源依據,以實踐人民健康權,他方面亦須檢討現行醫療資訊隱私保護相關法律,且隨著醫療資訊電子化,其流通交換、儲存與運用等作用,在現代資訊自決權之理念下,有關醫療資訊隱私之保障,亦應正視。
影響疫苗施打普及率的因素眾多,如何提高疫苗注射率成為各國政府重要課題,賈文宇老師於「疫苗強制與宗教豁免—淺析疫情下美國社會的法政策挑戰」文中指出,真正有效且能落實的疫苗政策,其規劃與法律架構除了倚賴科學上的堅強證據外,亦須奠基於對其所處之社會文化的準確認識;並以美國宗教豁免制度與疫苗政策交纏的現象深入剖析,作為臺灣於推行疫苗普及率時所面臨的各類問題與社會氛圍下,如何要求政策精緻化的參考。
隨著漸趨「與病毒共存」的節奏,越來越多場域,包括就業工作場所,對場域範圍內人員的疫苗注射要求也趨嚴格,焦興鎧所長於「疫情期間雇主強制受僱者接種疫苗所引起之勞動法爭議—美國之經驗」一文中,以美國經驗為借鏡,先解釋美國勞資關係不同於其他國家,即資方握有較高權力,而就業歧視之立法雖完善,但進一步分析勞工若欲以宗教、身障與基因隱私為由而申訴因拒絕接種疫苗所致之就業歧視,成功率微乎其微。此等經驗,在臺灣未來如果發生相關之爭議時,應仍有相當之參考價值。
雖然政府積極推展疫苗注射普及率,但COVID-19疫苗並非循通常藥物審查程序所核准,而是以緊急授權方式為之,其安全與有效性的質疑從未止歇,準此如何對注射者於發生疫苗不良反應時提供救濟,以過去H1N1經驗來看,將實質影響民眾施打的意願。邱南昌與張濱璿二位醫師於「臺灣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與COVID-19疫苗」文中,簡明地說明臺灣疫苗救濟之程序與要件,且對於關聯性中「醫學實證」之增訂予以解釋,肯認應區分民事與疫苗救濟之舉證責任分配,並認為COVID疫苗雖採緊急授權程序,但仍應納入臺灣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