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篇名 |
談張力【會計科普】 | |
---|---|---|
英文篇名 |
On Tension | |
作者 | ||
閱讀核心 |
看過2018年印地安泉大師賽四強賽(費德勒[R. Federer]36歲vs.克里奇[B.Coric] 21歲)、羅馬大師賽四強賽(納達爾[R. Nadal] vs.喬科維奇[N. Djokovic]),以及溫布頓大滿貫賽四強賽(伊斯納[J. Isner] vs.安德森[K. Anderson];納達爾vs.喬科維奇)的人應該都覺得比冠亞軍賽更緊張,尤其溫網的兩場四強賽,安德森對伊斯納奮戰六個多小時才勝出,喬科維奇對納達爾奮鬥五個多小時才勝出,精彩之處不僅在於他們的發球威力、接發球能力、底線抽球的穩定力,及上網的神來一筆,更在於充滿張力(tension),有時看發球的一方連失三分,以為要被破發了,哪知連得三分,打到deuce好幾次,才分出勝負;同樣地,有時看到接球的一方有好幾次破發機會,哪知發球方依然贏了。這就是張力──代表兩個相反而強度幾乎相同的力道。 | |
刊名 | ||
期數 | ||
起訖頁 |
11-13 | |
出版單位 | ||
DOI | ||
QRCode |
|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