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物的大千世界

文章發表:2016/08/22

郭玟婷、張芸潔

壹、議題概要*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存在於人體體內或體表的微生物,亦主宰了人體的健康與疾病。利用總基因體學(metagenomics)的分析科技,有助於一窺微生物與其宿主之微妙互動。

美國學者發表於今(2016)年4月份Science期刊中的一項大規模研究,以1,106名比利時人(Belgian)及1,135名荷蘭人(Dutch)分別由收集血液與糞便樣本,並且填寫生活型態問卷進行研究分析,結果發現,兩組資料顯示有14類屬微生物是95%以上樣本都有的,推測這14屬微生物可能是人類的核心微生物。而荷蘭人的腸道微生物相(microbiome),高達53%的腸道微生物與存在於糞便中的嗜鉻粒蛋白(chromogranin)相關聯,嗜鉻粒蛋白是一種由神經內分泌(enteroendocrine)細胞所分泌的蛋白質;糞便中低濃度的嗜鉻粒蛋白與腸道中多樣性的生物相息息相關,顯示了嗜鉻粒蛋白可作為腸道菌群落的生物標記物(biomarkers)之潛力。

總基因體學之研究分析有助於更進一步的了解環境-飲食-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environment-diet-microbe-host interactions)之關聯性。

貳、討論與分析

嗜鉻粒蛋白目前已知有A、B、C三型,其中嗜鉻粒蛋白A(chromogranin A, CgA)和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斷有密切相關。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腫瘤不易察覺也不易以影像檢查發現,病人多是發生部分症狀而就醫,醫師依症狀處理之,通常是病人反覆發作後才往神經內分泌系統去探索,因此確診往往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CgA在神經內分泌細胞活化時會同時被分泌釋放至血液中,臨床上發現約90%神經內分泌腫瘤病人會有血清CgA濃度升高的現象,不分腫瘤發生部位及是否有症狀發生,CgA是目前針對神經內分泌腫瘤同時具有高度特異性(85%)和專一性(96%)的生物標記,故常用為輔助診斷及追蹤神經內分泌腫瘤疾病病程的工具1

註釋

  1. 癌症希望基金會,如何診斷,http://www.net.org.tw/CustomPage/ HtmlEditorPage.aspx?MId=11&ML=2 返回內文


月旦系列雜誌

月旦知識庫

月旦品評家



數位整合服務
產品服務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號7樓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
TOP